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由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综述,对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or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ECL)分析法的发展概况和相应机理,化学修饰电极技术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中的应用研究以及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第二部分为研究报告,基于一些药物对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增强作用,从而对药物进行了测定。 电化学发光是在电极上施加一定的电压使电极反应产物之间或电极反应产物与体系中某组分之间进行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种光辐射,用光电倍增管等光学仪器测定发光光谱和强度,从而对物质进行痕量分析的一种方法,是化学发光方法与电化学方法相互结合的产物。它保留了化学发光方法所具有的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观察方便和仪器简单等优点,而且具有电化学分析控制性强、选择性好等优点。 电化学发光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但在当时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发展缓慢,在分析化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化学发光得到了蓬勃发展。进入90年代,随着电化学发光的仪器装置、电极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与其它技术的联用,更加拓宽了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的研究领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电化学发光技术已经在微流控分析系统,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纳米粒子的性质表征等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的进展。 化学修饰电极是利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将具有优良化学性质的分子、离子聚合物固定在电极表面,从而改变或改善电极原有的性质,实现了电极的功能设计,在电极上可进行某些预定的,有选择的反应,并提供了更快的电子转移速度。人们将化学修饰电极技术引入到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中来,可有效地实现对电化学发光反应的调控和修饰。为此,国内外一些专家和学者致力于化学修饰电极与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的结合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且该方法已经深入到环境分析、食品分析、免疫分析和药物分析等众多科学研究领域。 本论文的研究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对人体尿样中一些药物进行测定,且对个别药物的溶出度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灵敏度高、控制性强、选择性好的测定药物的方法。 1.基于磷酸苯丙哌林对联吡啶钌(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检测磷酸苯丙哌林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并且应用于人尿中磷酸苯丙哌林的测定。在最优条件下,测定磷酸苯丙哌林的线性范围为10~600n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