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表明了党和政府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宏观经济学认为,非充分就业条件下,总需求增加产出增加,就业增加。在封闭经济系统中,总需求主要依靠国内需求;而在开放经济系统中,国外需求增加,总需求也增加。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贸易总额持续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逐步提高,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研究贸易对就业的作用既紧跟社会热点,又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借鉴投资乘数理论,本文认为一国贸易不仅通过增加需求直接带动该行业就业,还通过贸易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但以往研究大多忽略了这一现实。为弥补以往研究不足,本文在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就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采用1995-2011年贸易、产出、就业等数据,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测算出我国2002-2011年各产业贸易就业效应、1995-2011年工业贸易就业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贸易总额就业效应、四大产业贸易就业效应、工业贸易就业效应。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及评析,第三、四章研究我国贸易结构、就业结构现状,第五章研究我国贸易就业效应,第六章继续探讨工业贸易就业效应,第七章总结本文主要结论,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总的来说,我国贸易就业效应为正。2002-2011年累计净就业效应20.67亿人。第二,按四大产业分贸易就业效应时,工业是我国贸易就业效应主导,属于较高直接就业效应—高贸易就业效应产业。服务业贸易就业效应仅次于工业,属于较高直接就业效应—较高贸易就业效应产业。农业贸易就业效应为第三大贸易就业效应产业,属于高直接就业效应—较高贸易就业效应产业。建筑业贸易就业效应最弱,属于低直接就业效应—低贸易就业效应产业。第三,按要素密集度细分工业贸易就业效应时,劳动密集型行业是工业贸易就业效应的主导,属于较高直接就业效应—高贸易就业效应行业。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实现负效应向正效应的转变,正效应呈逐渐增强。但两者贸易就业效应的调整呈现不同规律。前者波动较小,调整快,扮演着工业贸易就业效应稳定器的作用。后者受生产规模影响,贸易就业效应调整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