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刑事审判公正是维护司法公正最重要、最基础的要求。我国一直致力于刑事诉讼改革,而刑事诉讼改革最主要、最直接的内容便是重新规范诉讼构造各方的言语和行为,司法实践的现状和司法改革的效果也主要是靠诉讼构造各方的言语和司法行为表现出来的。本文在前言中论述了我国刑事庭审中构造各方的法律权利关系现状,在后文中从法庭话语视角下阐释诉讼构造各方的言语行为表现,通过庭审中各方的话语表现来分析构造各方的权利分配合理性,最终从规范法庭话语的语言学层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据笔者研究发现,运用法庭话语理论的内容去研究诉讼构造各方话语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等,可以从微观层面发现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最直观问题,当这些问题被解决之后,那么司法就会显得更加公正,诉讼参与人和公众也会对判决的接受度更高,进而社会稳定性也就更强。有些法庭话语虽然不违法,但却能让诉讼参与人感受到司法不公,这也是本研究要说明的问题之一。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这部分论述了我国法律语言学的产生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刑事庭审话语的研究综述,法庭话语研究是法律语言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法律语言学起源于逻辑学分支中的修辞学理论,所以,此部分也简单论述了古典修辞学和新修辞学理论。法庭话语是法律语言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刑事庭审话语又是法庭话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这也是本文在展开论述刑事庭审话语之前要论述法律语言学和法庭话语研究内容及现状的原因。第二部分:“会话分析理论”的刑事庭审实证考察。此部分和第三、四部分都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三个理论来对刑事庭审中诉讼构造各方的话语关系及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推导出各方话语中潜在的不平等、不合理之处,从而在微观层面为司法实践提出可行性建议,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性和重要意义所在。该部分运用会话分析理论,量化统计了多场刑事审判案例,运用“话轮”、启动“相邻语对”、“话语类型”、“问话”在刑事诉讼构造各方中的使用总次数和占总次数的比例关系来分析现在庭审中的话语使用现状和各方法律权利的不对等问题。第三部分:“目的原则”的刑事庭审实证考察。笔者根据廖美珍教授的“目的原则”中的“目的一致”、“目的冲突”、“目的中性”关系来分析我国刑事诉讼构造中各方应然的目的关系和实践中不合理的目的关系,并为构造各方应该如何通过规范法律语言才符合自己的角色定位提供可行性建议。第四部分:“法庭话语权力”的刑事庭审实证考察。笔者首先论述了机构性权力的体现即话轮、话题、问话、评论的运用;其次,论述了刑事诉讼构造各方如何使用预设、重述、打断等语用策略来控制法庭话语流程,这些策略的运用正是法庭话语权力运用的体现,运用得当则会有利于提高庭审效率和查清案件事实,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运用不合理则会导致话语权力的不对等,不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笔者根据我国司法实践中这些语用策略的使用现状,提出了一些规范语用策略使用的建议。第五部分:刑事庭审话语分析对司法实践的参考价值。此部分提出了本研究一些建议,前文运用一系列语言学理论去研究我国刑事审判案列中各方的话语行为,到此部分则是提出一些对司法实践的反思与建议,这也是本研究重要的价值之一。刑事庭审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控、辩、审”在庭审中的地位和关系,本文通过一系列法庭话语理论,对我国刑事审判案例中的诉讼构造各方的话语行为进行研究,从最直观的层面揭示出“控、辩、审”三方的权力关系现状。根据此现状,笔者从“审判原则”、“法检关系”、“无罪推定原则”、“诉讼参与人权利”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并在司法实践层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在结语部分,笔者对法庭话语规范与司法公正的关系进行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