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伦理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各种伦理关系以及协调处理这些关系的伦理规范与原则的总称,它是道德领域中的一个特殊领域。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在中国的新的发展阶段。它从宏观上对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道德规范、原则等作了阐述,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对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建设及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把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置于一个大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中,对其从形成、发展、内容、特征及意义等各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一、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经济道德理论、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及邓小平自身的革命历程,是其产生的理论、文化渊源与实践动力;他的独特人格风范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内在主观因素。 二、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道德建设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作了系统、全面的阐述。他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从发展与公平两个角度对社会主义作了道德辩护,提出了“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人民利益出发,科学的解决了义与利的矛盾关系,确立了科学的义利观。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实现公平、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他提出了“效 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模式,找到了实现这一原则模式的途径:即坚持按劳分配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防止两极分化。另外,邓小平的可持续发 展思想亦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协调道德观。 三、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与现实意义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有着自身典型的特征,主要包括时代性、创新性、务实 性与系统性等方面。坚持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对新时期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 经济与道德的协调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 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