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化等离激元波导中的光学二次谐波效应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i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线性光学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描述了光与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自从1961年Franken等人首次实现二次谐波以来,非线性光学过程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通过利用非线性过程对激光器的辐射频率进行有效调控,基于这一原理的激光器可用波长范围可以扩展到可见光谱的短波长区域。目前有效的频率转换过程多是在宏观尺度的无机双折射晶体中实现的,过大的晶体尺寸阻碍了片上可调谐非线性光学的发展。介质纳米线或纳米带以其本身较强的非线性系数以及能够在波长尺度上操控和引导光,使它们成为片上非线性光学器件的重要一员。然而光学衍射极限的存在使得进一步发展更紧凑的器件变得十分困难。复合等离激元波导由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结构与介质波导相互耦合形成,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新的方案。这一波导同时利用了表面等离激元可以突破衍射极限和介质波导非线性系数较高且传播损耗低的特征,可以在亚波长尺度上实现非线性过程。它为集成化非线性器件的设计敞开了大门。本文主要围绕杂化等离激元波导的二次谐波效应(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SHG),就如何提升SHG的转换效率和对SHG光束的调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具体来说,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研究了基于‘半导体纳米线-间隙绝缘层-超光滑金膜’的杂化等离激元波导结构的二次谐波效应。该器件的非线性转换效率高达4×10-5W-1,比已往报导的表面等离激元结构或者半导体结构高几个数量级。波导模式与非线性材料之间有着较强的空间重叠,以及入射模和反射模之间的动量守恒是产生这种高效率的关键因素。倍频光子的发射角与激发波长线性相关,表明在亚波长范围内可以实现非线性光束转向。我们的工作为实现高效、可调谐的非线性相干源开辟了新的途径。二、利用光栅实现了在杂化等离激元波导中对二次谐波光束的调控。二次谐波(second harmonic,SH)信号的发射角可以从沿波导轴方向调控到与波导轴成60°夹角,进而进入物镜收集锥,从而允许检测到高损耗波导的共传播波导模式中原来不可检测的SH信号。共传播模式的SH光子的转换效率从难以收集提升到占总SH光子的26.7%(3×10-5W-1)。当泵浦波长从770到840 nm变化时,倍频光子光束的发射角变化达到22°。该设计可作为纳米光子系统的非线性光栅耦合器,可用于有效的非线性相干光产生和集成非线性纳米光子学。三、利用光栅激发的SPP远程激发杂化等离激元波导的二次谐波。当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到Cd Se纳米带中,相向传播的杂化等离激元模式相互干涉,形成垂直向上发射的SHG。Cd Se纳米带有一定的厚度,其上下表面折射率突变结果形成法布里珀罗腔。我们从实验及计算上证明了当Cd Se纳米带的厚度接近240nm时(波长为800 nm),形成法布里珀罗腔共振,使得SHG最大可以增强约两个数量级。我们的发现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片上倍频源,为集成化非线性器件提供了重要思路。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主要利用Taylor配置、Taylor多项式逼近等方法对Volterra-Fredholm混合型积分方程、积分微分方程问题进行数值求解的研究,重点研究了二维V-F混合型积分方程、积分微分方程问题的Taylor多项式逼近及Taylor配置方法。分别给出了数值解的求解格式,数值解与精确解之间的误差估计,同时给出了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数值例子。本论文的框架结构如下:第一章介绍Taylor配置解法、Ta
本文主要引入和研究了[0,1]-模糊拓扑空间和L-模糊拓扑空间的两种近似紧性;定义和讨论了广义拓扑空间的一些近似开集与广义连续及其弱形式的分解。紧性理论是拓扑空间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紧性的强和弱形式在拓扑学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Chang以Zadeh的模糊集理论为基础,引入了[0,1]-模糊拓扑空间的概念,提出了[0,1]-模糊拓扑空间中的紧性概念。Lowen在[0,1]-模糊拓扑空间中提出了模糊紧
本文主要研究序r-半群上与理想有关的概念,由序r-半群上非空子集得到的生成理论和山理想刻画的极小性、序r-半群的正则性和单性,以及与模糊集有关的超半群嵌入问题。归纳起来,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第2章给出了偏序r-半群中(m,n)理想的概念,接着将半群中(m,n)理想的许多重要结论推广到偏序r-半群上,得出的结论包括了偏序r-半群中所有(m,n)理想的非空交仍为一个(m,n)理想、同时,(m,n)
广义拓扑空间的概念是由匈牙利数学家A.Csaszar在2002年提出的,它是一般拓扑的重要推广.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广义拓扑空间的理论体系已基本建立.本论文在A.Csaszar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广义拓扑空间中的覆盖性质及其与函数插入的联系.第一章,我们介绍一些必要的预备知识.第二章,我们首先探讨了广义可数紧的等价刻画及性质,然后讨论了广义可数亚紧(广义可数仿紧、广义可数中紧性)与覆盖加细性质
Bloch型空间的提出使得函数空间理论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所获得的结果也更加广泛,这无论对该方向的发展还是对其他一些相关领域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QT,s空间为推广了的QT空间。本文主要研究了Bloch型空间和QT,s空间的关系,以及讨论了从Bloch型空间到QT,s空间的几种算子的有界性和紧性。首先,分别研究了Bloch空间、μ-B空间和QT,s空间的关系,并给出了Bloch空间和QT,s空
在本文中,我们分别对四元数、双曲几何、等距变换群给出了一些简要的介绍,得到了在四元数双曲空间上,等距变换群的二元生成子群离散的一个必要条件,即Shimizu引理在四元数双曲空间的一个推广。Shimizu引理给出了非初等群离散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安排如下:在第一章中,我们提供了问题的背景、意义以及我们得到的一些主要结果。在第二章中,我们主要介绍本文所要用到的一些四元数基本知识如四元数Hemitian型
学位
第一部分: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复发和预后因素目的:分析565例牙源性角化囊肿(OKC)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可能与复发相关的预后因素,并分析复发性OKC(r OKC)的特点。材料和方法:对2003年至2015年间治疗的565例OKC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评价与复发相关的预后因素,包括病变大小、皮质穿孔、囊肿是否累及牙齿、炎症、病变部位、性别和子囊等变量。统计比较复发率。结果:患者年龄范围为7至81岁(平
自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现大震前震中上空附近电离层存在显著扰动现象以来,有关震前电离层异常的震例研究和统计分析研究就逐渐发展起来,研究表明震前电离层异常现象往往具有短临时间特征,这为地震预报,特别是地震短临预报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和分析思路。但必须要承认,震前电离层异常研究还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我们对震前电离层异常扰动的形成机理还不清楚,需要继续研究,同时还需要通过更多大量的震例研究和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