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是因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以病侧眼裂变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等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又称“口僻”、“口眼斜”。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往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容貌,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心困扰。该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多表现为发病迅速。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尚未能够完全阐明。西医治疗多以运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超短波透热疗、局部按摩或红外线照射等方法,虽然短期内有一定的疗效,但其治法为治标不治本,有一定的副作用,且远期效果不肯定,使得部分患者病情反复、迁延难愈。中医治疗则以针灸为主,近年来,针灸疗法在该病的治疗上显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国内各针灸医家曾在多方面论述针灸对该病的治疗,其中包括拔罐、电针以及针药结合等方法,先后提出了根据该病的不同分期而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治疗的学术观点,指导临床实践以提高疗效。我的导师陈枫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以太阳透地仓为主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特效透穴刺法,尤其是针对病情较严重的患者,与常规针刺及药物疗法相比具有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等优点,但是此经验尚未公开发表。本课题拟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对此组穴治疗周围性面瘫进行临床研究,以期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及明确其治疗特点与优势,为该方法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目的客观评价太阳透地仓为主穴治疗周围性面瘫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且明确此组穴的特点及优势,为该方法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循证学证据。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33例和对照组(B组)33例。试验组采用经验组穴针刺疗法,太阳向地仓透刺,随证配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取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每日针刺1次,每次留针30min;每周一至周五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两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病例筛选入组后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4周共2个时间点,采用House-Brackman (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与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进行疗效观察,观察两组间的疗效变化的差异,以及各组治疗前后自身症状评分的变化,以SPSS19.0统计治疗前后的数据,并记录病人的起效时间、安全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等,以确定治疗的安全性。研究结果经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H-B面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面部残疾指数(FD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面部残疾指数(FD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试验A组在改善面肌功能活动的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B组。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P>0.0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周围性面瘫的症状;两组治疗后愈显率比较,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A组对周围性面瘫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B组。研究结论1、两种针刺方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均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但太阳透地仓为主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在痊愈率和显效率优于常规针刺组。2、太阳透地仓经验组穴能明显改善周围性面瘫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中度及以上程度的临床症状,能有效的提高面瘫患者的生活质量。3、太阳透地仓透穴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