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变迁,信息时代来临,工业化背景下的传统学校弊病逐渐显露,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学校的关注和思考。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在研究未来学校相关文献和实践案例的基础上深入讨论未来学校的特征,并尝试探究建构未来学校的可能路径。具体而言,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校演进的历程与变革。基于社会变迁、教育变革与学校演进三者之间的关系,阐释了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等三种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形态和学校特征。第二部分是未来学校的兴起。信息时代背景下,我们已经具备了未来学校兴起的必要性、可能性条件。此外,社会中已经出现的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平台为未来学校的建构提供了现实性基础。第三部分是未来学校的实践探索。对美国费城、新加坡和我国海淀区三个地区未来学校建设措施进行研究,并模拟美国费城学生一天的学校生活、新加坡学生一节课的活动和海淀区学生一张课表的生成,以此形象感受未来学校的特征和总结未来学校的建构经验。第四部分是未来学校的特征。以研究文献和未来学校案例为基础,从学校本质的角度出发,未来学校应具有经济灵动的学习空间、“三合两跨”的课程内容、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智慧型的管理方式等特征。第五部分是建构未来学校的可能路径。基于对未来学校特征的理解,未来学校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考虑学校,然后在科技赋能和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下进行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