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己烯是合成多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中间体,被认为是合成环己醇环己酮以及己二酸的最佳原料,有着极为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环己烷氧化脱氢制备环己烯过程由于原料来源广泛,反应过程一般采用非贵金属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连续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为环己烯的制备提供了新的工艺路线。本论文结合水热晶化法制备了一系列碱金属Na、表面活性剂改性的VMgO催化剂,利用固定床反应工艺考察反应条件,优化反应工艺,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在对钠改性VMgO催化剂上环己烷脱氢反应的研究中,考察了未改性及不同碱金属Li,Na,K改性的VMgO催化剂的活性,发现未改性VMgO的活性最好,主要产物是苯;Na改性催化剂环己烯收率最高。然后对Na和V负载量及反应条件进行考察,结果显示15Na-12VMg0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活性,当反应温度=410℃,气体流速=33ml/min(氧气流速=13m1/min,氮气流速=20m1/min),环己烷质量时空速率(WHSV)=3.9h-1时,可得最大的环己烯收率16.6%,相应的环己烯选择性为39.1%。此外,还通过XRD.N2-物理吸附、FT-IR.H2-TPR.UV-Vis等表征技术对碱金属Na的影响进行研究,碱金属的负载会使得导致环己烷深度脱氢的活性组分Mg2V207的生成受到抑制。环己烷脱氢制备环己烯的活性组分Mg3V208成为催化剂表面的主要活性组分,其氧化能力也因Na的负载而变弱。2)在对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Na改性的VMgO催化剂上环己烷脱氢反应的研究中,制备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用量、Na和V负载量的催化剂,并且通过XRD.N2-物理吸附、FT-IR.H2-TPR.UV-Vis等表征技术对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改性后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可提供更多的活性中心,反应过程中环己烷的转化率明显提高;当Na较V量较大时,会在催化剂表面形成NaVO3晶相,而当V较Na量较大时,会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大量的钒镁酸盐,碱金属的负载会抑制活性组分Mg2V207的生成,因此,只有Na和V负载量适当时才能有效抑制催化剂表面聚集态钒酸盐的生成。催化活性研究发现,在表面活性剂用量nsDBs:nMgO=0.15:1条件下制备的22Na-12VMgO催化剂在反应温度=410℃,气体总流速=40m1/min(其中氮气流速=20ml/min,氧气流速=20ml/min),环己烷质量时空速率(WHSV)=3.9h-1时,可获得最高的环己烯收率17.6%,相应的环己烷的转化率为35.2%,环己烯选择性为50%。3)以优化得到的最优催化剂22Na-12VMgO(nsDBs:nMgO=O.15:1),在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410℃,气体总流速=40ml/min(其中氮气流速=20ml/min,氧气流速=20ml/min),环己烷质量时空速率(WHSV)=3.9h-1下,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环己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影响,分别考察了H2O,HoAc,H20和HoAc溶液对环己烷脱氢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向反应中通入H2O或HoAc都会提高环己烯的选择性,但是环己烷的转化率也会发生明显的下降。当m(HoAc):m(C6H12)=1.6时,环己烷的转化率最高达11.1%,此时环己烯选择性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