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盐渍化土壤改良效应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up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滨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加,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人地矛盾加剧,土壤盐渍化已成为限制滨海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保持滨海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合理治理和改良盐渍土。本文以河北省曹妃甸区典型的滨海盐渍土为研究区,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未经改良的盐碱荒地为对照CK,选取了“物理无覆盖-60cm改良剂-乔木模式”(T1)、“物理覆盖-60cm改良剂-灌木模式”(T2)、“物理覆盖-40cm改良剂-草本模式”(T3)三种模式改良的滨海盐渍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种模式不同改良年限的地表植物和土壤进行取样调查,分析滨海盐渍土不同改良模式的土壤水盐分布特征,研究不同改良模式植被生长情况和土壤理化性质随改良年限的变化情况,探讨滨海盐渍土不同模式改良效果的动态变化。主要结论如下:(1)盐渍土改良一年后,三种模式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的空间垂直分布特征均呈现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盐分随水分向土壤深层聚集。相比盐碱荒地,三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受降雨量影响程度均变大,含水量的变异系数明显变大,表明三种改良模式使土壤透气性变好,土壤水分变化剧烈;三种模式的土壤含盐量月动态变化趋势和含水量基本一致,除T3的40-60cm外,含盐量均维持在0.4%以下,相比CK降低了 85%以上,且各月份变化幅度小,表明三种模式改良一年的脱盐效果良好。(2)三种模式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容重、盐分和SAR,提高土壤养分;改良后植物长势良好,且改良效果能长久维持。植物株高、地径、分蘖数随改良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存活率均能保持在95%以上;土壤总孔隙度明显升高,三种模式所有改良年限的土壤含盐量均降低了 80%以上,其中0-20cm 土层降盐效果最为明显,T1、T2、T3模式所有年限含盐量分别维持在0.31%、0.37%和0.32%以下。T3模式对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整体改良效果最好,尤其是浅层土壤,T3模式的土壤含盐量、水溶性阳离子含量和SAR低于T1和T2模式。(3)三种模式改良后,土壤养分呈明显的表聚现象,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相比盐碱荒地,三种模式的养分含量显著增加,三种模式所有年限的碱解氮含量均提高了1倍以上,随着改良年限的增加,三种模式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年时达到最高,T2模式0-20cm的碱解氮提高了 3.88倍。改良11年,T2和T3模式20-40cm和40-6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在接近甚至低于盐碱荒地,此时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保证土壤的养分。(4)三种模式改良后,土壤理化性质部分指标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含盐量与容重、SAR、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降低土壤容重和SAR,增大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能促进土壤盐分的下降。综上,本文初步阐述了滨海盐渍土综合改良后土壤的水盐运动规律,研究了滨海盐渍土不同改良模式改良效果的动态变化,丰富了滨海盐渍土改良模式,为深入研究滨海盐渍土土壤水盐运动规律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滨海盐渍土改良模式的选择与改进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张家口永定河流域是河北省葡萄主要生产区,该区域占河北省葡萄园种植面积和产量的12.44%和15.98%,是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氮肥过量投入问题日益严重。由于该区域葡萄园主要分布于怀涿盆地的坡地,降雨随季节性变化明显,导致大量氮素累积在果园土壤中或随径流迁移,造成氮素损失,增加环境污染风险。因此本研究以永定河流域为研究区域,评价该区域葡萄园氮素投入状况,分析流域尺度上4
商品化处理是水果采收后的再加工再增值过程。皇冠梨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加工是延长梨产业链的重要方式。采收后皇冠梨果实上套有纸袋,其商品化处理过程包括断柄、去袋、套网等环节。目前各环节均由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实地考察中发现,人工断柄、去袋、套网时由多人依次作业,皇冠梨果肉脆嫩、表皮易损,容易受人为原因影响,出现减损严重、加工增值低等问题,导致果农的收益受损。为了实现皇冠梨采摘后断柄、去袋
土地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关键自然资源,切实保障土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方能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持社会稳定。因此保障土地生态安全尤为重要,而生态节点作为维护土地生态安全的重要环节,识别其空间位置及具体规模成为重中之重。太行山区域是京津冀地区的关键生态屏障,必不可少的水源涵养区域。但目前针对此区域进行生态节点识别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选取典型生态脆弱区太行山区阜平县为研究区,进行土地生态节点识别研究。因目前关于
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条件,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促进水资源集中管理与统一分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实施脱贫攻坚任务后,我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自来水普及率、供水质量、效率以及工程设计、管理水平等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由于资金限制,往往注重减少初始投资,未能兼顾全寿命周期的工程性能和成本,有些工程对需水量变
随着网络在我国迅猛发展,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与日俱增。而青少年阶段是处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里,网络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弊端也随之凸显,本文通过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并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出发挥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的基本思路,并就克服网络对青少年消极影响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冀北山地三种典型的林分分别为华北落叶松纯林与落针混交林、落阔混交林。对三种典型林分进行科学的培育和营林生产管理,可使其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本研究选取三种林分类型(华北落叶松纯林、落阔混交林、落针混交林),运用近自然经营理论和常规均质经营理论,从林分生长、结构、多样性以及水源涵养等方面,分析比较两种经营方式对不同林分类型的抚育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从林分生长方面分析,近自然经营下三种林分平均胸
异宗配合的玉米大斑病菌是玉米上一种重要的病原真菌,具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能力,但该病菌的染色体分布情况和有性生殖的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对不同发育时期玉米大斑病菌的细胞核数量进行染色观察,进而选取细胞核数量较多的芽管时期,采用改良的芽管爆裂法(GTBM)从病菌芽管中获取分散良好的染色体,用吉姆萨和荧光染料DAPI分别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数目及其形态,使用绘图软件进行染色体抠图,通过
在人工栽培多年生北苍术中,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根部病害日益严重,同时农药和化肥的滥用,导致品质和疗效不断下降,严重影响着北苍术的产量和品质以及用药安全。为了保证中药资源的持续利用,国家相关法规指出优良种苗繁育是中草药标准化生产的核心环节,而菌根化育苗是提升药用植物后期抗病及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将针对人工栽培北苍术有效成分降低、病害发生频繁、产量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分析道地药材北苍术根区土壤
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极不均匀的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修建显得极为重要。它是一项巨大的、跨流域的战略工程。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432km,跨度长,输水距离远,影响水体水质的因素复杂多样;为保证受水地区饮用水安全,对南水北调水质质量要求较高。全面了解水质现状和变化趋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河北区地区稳定运行和应对风险的重要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采用明渠(局部为管道和暗渠)输水,干渠输水线路长
盐害是限制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棉花作为世界性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苗期易受盐害影响。褪黑素作为一种新型激素在植物抗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有关褪黑素对棉花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子萌发、花药育性等方面,而褪黑素对棉花幼苗的影响机制却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国欣9号”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内开展水培试验,研究盐和褪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