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流动,随之引发出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辽宁省是全国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该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突出,对全省的就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能否顺利解决此问题与辽宁省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紧密相关。在这-背景下,本文选择对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以国内外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辽宁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同时运用劳均播种面积推算法、生产函数估算法、国际标准结构比较法、城乡人口比重预测法等多种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辽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数量进行测算,进而通过比较分析测算结果,得出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变动区间,最后针对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五部分。绪论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同时确立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一章是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对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概括相关的国内外理论,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分析辽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包括分析辽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水平、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将基于上述两章的理论性研究和历史状况分析对辽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进行测算。这部分主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分别进行测算:一方面,利用劳均播种面积推算法、生产函数法和国际标准结构比较法等三种测算方法对目前辽宁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测算,得出在当前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省内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变动区间;另一方面,利用城乡人口比重法预测出2010-2030年间辽宁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测算出当未来城市化率达到65%时,需要从农村转移出多少劳动力到城市,以填补城市产生的劳动力缺口。第四章通过上文的分析得出结论,提出辽宁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促进机制,主要包括消除制度障碍、保持城乡经济稳定增长、加快多元化城镇建设、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对接等具体的政策建议。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文献回顾法和定量分析法。首先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全面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及理论,了解其发展动态及尚未解决的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测算辽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确定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变动区间;进而分析辽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前景,提出辽宁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促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