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瓜的种质资源多,在世界各地均有普遍的种植,因其有较强的气候适应性,故而分布非常广。目前,我国栽培的南瓜品种,大多数表现为长蔓性状,而表现无蔓或者短蔓的矮化品种少有报道。栽培性状为短蔓的南瓜品种,可节约空间,易于田间管理,可以增大种植密度,可提高田间产率,易于收获。因此,短蔓性状的研究,对于南瓜的育种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作物株型的矮化是农艺性状研究的热点,发掘矮生基因对农业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葫芦科作物短蔓基因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对短蔓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以及其机理分子水平的研究还尚少。我国南瓜属栽培种有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印度南瓜(Cucurbita maxima)、灰籽南瓜(Cucurbita mixta)和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o)5个栽培种。美洲南瓜和中国南瓜在我国均有无蔓品种,但目前我国仍缺少对无蔓和短蔓印度南瓜品种的报道。本研究阐明了短蔓的籽用型印度南瓜田间管理及种植的优势,并总结籽用型印度南瓜短蔓性状的遗传学研究,同时探究了短蔓性状在籽用型印度南瓜育种中发展趋势和实际应用。以求了解短蔓基因的遗传特性和与分子标记连锁情况,为研究短蔓性状的遗传机制和更好的利用其杂种优势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印度南瓜长蔓自交系6820为父本,短蔓自交系1820为母本,杂交后自交所得的189个F2分离群体为供试材料,选用SSR分子标记的方法与BSA法相结合对南瓜短蔓性状进行初定位,研究结果如下:采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对500个SSR引物进行筛选,仅有326对引物,能够读出清晰的条带,比率为65.2%。筛选出35个在长、短蔓材料间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引物的多态性比例为10.73%。采用SSR和BSA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用这35对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对189株F2代群体进行SSR标记分析。经过F2群体的验证,在电泳过程当中发现部分引物不稳定,在F2带群体中表现为单态性。因此,最终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共6对,多态性比例为17.14%。只获得6个差异标记,因其分布在不同的连锁群上,难以对短蔓基因进行精细定位。最终对分子标记和蔓性结果做相关性分析,计算分子标记与印度南瓜短蔓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最终确定有6个标记与印度南瓜短蔓性状之间线性相关显著。这些标记可用于印度南瓜蔓长性状分子标记的辅助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