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泽恩学派(以M.R.G Conzen命名)的城市形态理论体系以及实践成果,是本论文展开对佛山祖庙一东华罩街区形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背景。
本文借鉴康泽恩学派的城市形态理论有两点重要的思路:一是现有的城市形态是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动力因素作用下的物质体现的积累,历史的方法可以帮助理解城市形态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内在的完整的序列关系;二是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析方法,城市形态由不同层次的要素构成完整的体系,从分析不同层次的形态要素特征入手,最终可达到了解整体城市形态的目的。
祖庙—东华里街区形态的研究采取社会形态与物质形态结合的动态演进研究思路,以时间要素为发展纵轴,从物质形态发展与动力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把抽象的作用因素与实体的物质环境、局部的街区环境与整体的城市建设联系在一起,以求使得街区形态的研究更趋于理性与客观。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形态学与历史学结合的分析方法,一方面依据城市形态构成要素进行现场调研工作及对规划与建筑图纸进行类型学分析,另一方面通过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丰富历史地图的信息量,提炼各个时期规划和建筑的特征,辨别街区形态在各个时期动力因素作用下的发展与变化。
论文主体的总体逻辑关系与追踪形态生成过程相切合:首先研究得出形态演变的基础:明清时期的祖庙—东华里街区形态;进而分析民国时期、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各个时期的街区形态发展与变化;最后在辨清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对现阶段的街区形态进行整体的形态分析,并总结出一些形态演变的现象或规律。
结论部分在两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就研究对象本身的形态演化总结,得出城市形态的变化明确的反映了城市化过程的观点;二是就康泽恩学派的城市形态理论与方法在佛山这样的传统城市的形态分析方面的可适用程度以及在历史街区保护方面的实践意义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