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非均衡状态下择校行为分析——从消费者行为视角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i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问题,尤其是择校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发展过程过程中,并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进入政府决策高层的视野,作为和谐社会构建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公平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实现教育公平重在解决择校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对择校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实践,明确提出禁止以择校为名义收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任何费用,并出台相关措施法规,但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制度法规等变革的失效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当前政府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高度重视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难得的政策变革机遇。   本文以西方消费者行为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分析范式,从行为决策的角度入手,分别从择校消费信息处理与决策理论、家庭消费预算线理论和文化与社会阶层分化选择理论三个方面探寻农村义务教育非均衡状态下择校消费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家长在各种信息获取、筛选与驱使下进行教育投资决策,追逐效用最大化,误读相关信息,盲目追求教育的未来效益,在这种心理因素鼓动下直接形成择校行为的发生。   消费预算理论知识的缺乏,以及家庭消费预算分配的不合理,导致了家庭将大量金钱资本投入到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形成一种马太效应,而且人力投资回报的长期性使得“投资方”相信这些投资已经转化作知识、技能、素质等融入到子女的人力资本中,间接导致了该现象的发生。   文化传承的固步自封与社会阶层分化造成了择校,不同群体总有其择校的归因,社会较低阶层择校是为了让子女通过教育进入更高阶层;社会较高阶层择校是为了让子女将来能够维持自身甚至家族现有的资源与地位或进入更高阶层。然而,不论哪种阶层都想通过这一手段要么维持现有资源与地位,要么达到一个更好的发展阶段,从而进入上流社会,但至少不能比父辈差。这是导致择校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中华传统文化之伦理观、道德观也是造成择校的因素。   解决择校问题必须将其放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的综合治理。首先,处理择校关键在政府采取相关政策,以及促进政策落实,综合运用教育手段,法律手段引领舆论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其次,大力扶持薄弱薄弱学校发展,打造特色创造“品牌”;最后,进行义务教育招生体制改革与创新,寻求切实有效地合理制度安排,从制度上杜绝择校现象,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我国义务教育的公平。
其他文献
摘 要: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其目的在于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长远的人生价值观,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通过营造正能量的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正面的意识,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本文对高职院校班级正能量氛围营造进行探析,旨在促进该项工作开展的效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班级 正能量 氛围 营造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发展和适应人们需要而产生的新兴
随着中国网民规模的日益壮大,近年来发生的诸多网络舆情热点事件逐渐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网络潮流,其巨大力量不仅席卷网络虚拟空间,而且不断地冲击到现实社会各个角落,引起了越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确立的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从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看,只有提高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学校教师的待遇,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教
近年来,在公共服务中,社会组织以其独有的特征和优势,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承接了大量的政府职能,成为了公共管理与服务的重要支撑。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组织仍然处于发展的
目的:根据医改精神和医疗保险谈判实践要求,通过对贵重药品谈判的深入分析,在明确贵重药品谈判的实质内涵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贵重药品谈判的基本框架,并探索符合国情的实施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信息的时代、创新的时代,如何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创新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发展的重要课题。高校图书馆普遍认识到服务创新的重要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