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方言》词汇研究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hul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蜀方言Western Mandarin of the Spoken Language of west China》,是中国(基督教)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传教士英国人Adam Grainger(钟秀芝)编著,上海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于1900年出版的一部专收常用口语词供传教士学习,以深入群众传播教义的著作。本文旨在全面论述《西蜀方言》第三部分(即有字词部分)所收词语的总汇。鉴于《西蜀方言》所收词中既有方言词又有共同语的情况,我们认为书名中的“方言”一词应取其广义,即指通用于成都地区的言语,其中包括与共同语说法相同但发音不同的一切词。狭义的“方言”指全民语言的地域变体。本文除2.2.1中“方言”取广义外,其余各处均为狭义。词汇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在语音、词汇、语法诸要素中,词汇最能反映特定语言社会的文化民俗。因而研究《西蜀方言》词汇,不仅可能使我们了解十九世纪的西蜀方言词汇面貌,而且可以使我们了解十九世纪的蜀文化,并且进一步探究西蜀方言词汇的发展与演变。成都是西蜀首府,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成都话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影响。因而将成都方言词汇的构成和变化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成都、认识成都,而且对汉语史的研究、普通话的推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共时、历时两个层面入手,分析对比了100多年以来成都方言词汇的状况,并就词汇系统产生动态变化的原因提出了一些看法。共时层面:此部分对《西蜀方言》第三部分(即有字词)中收录的3786个字头(包含112个异体字)分别按义类和语法结构进行了穷尽式的归纳,并在此<WP=3>基础上论述了十九世纪后期成都方言词汇在义类、结构及词义三方面的几大特点,并就部分特点存在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历时层面:此部分通过纵向对比十九世纪后期与目前的成都方言词,分别着眼于词汇系统这一整体中个体的词的地位、语法结构、语义构成和词形等几方面论述了100多年来成都方言词汇的动态发展,并探讨了部分旧词衰变的原因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医疗诉讼案例,特别是巨额赔偿的案例不断见诸媒体。随着举证责任倒置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医疗事故定性范围扩大,赔偿项目增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广泛分布在土壤中与植物根系共生的真菌,几乎所有的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的土壤中都有AMF的分布。在AMF与植物的共生体
本文第一章在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得出我国的环保模式应该不同于国
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制度,为物权法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我国目前尚未制定物权法,对于这个问题立法上存在空白的地方,仅在司法解释或在一些特别法中存在一些相关的制度,如善意
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保障,是形成民生新环境、生态新系统的主要路径,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从实践建设经验来看,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施工方与
3,5,6-三氯吡啶-2-醇钠(简称三氯吡啶醇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性能优良的螯合浮选剂,更是合成多种农药的重要中间体,特别是用于生产广谱有机磷杀虫杀螨剂毒死蜱。 三氯吡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跨国经营成为普遍现象。成功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实施品牌策略,都建立在充分理解中国本土文化特征、消费心理和情感需要的基础上。本文是对消费者价值分布和基
语文教学的根本应该是以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为根本任务。对文本语言文字"涵泳乎其中",仔细品味揣摩,以此挖掘文本内涵,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任务,是语文教学最具有"语文味"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新媒介环境下,以版面为主要平台的传统报纸遭遇严重挑战。许多纸媒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电商经营,但成功案例并不多。本文以浙中新报为例,分析
七十春秋过,神州万里红。新中国成立70年来,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千年盐都发生了沧桑巨变,实现从单一依靠盐卤到“优二兴三”高质量发展的裂变、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