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金融发展规模、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drlan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保持着快速稳健的发展趋势,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显出来。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已经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金融地位和金融深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金融发展已经成为衡量经济发展速度的标准。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日益扩大的同时,区域间的金融发展差异也越来越明显,金融发展在区域间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平衡。近年来,我国金融总量迅速扩张,而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研究也主要局限在金融总量的层面上,对金融发展效率的研究不足。基于此,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理论部分,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介绍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相互作用机制,最后分析了1997-2011年我国经济与金融的发展现状。在实证部分,首先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各地区金融效率水平进行测度,然后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考察金融发展规模、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并利用完全修正普通最小二乘法对协整系数进行估计。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整体金融体系效率水平并不高,而且各地区间金融体系效率差距日益扩大。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金融体系效率水平最高,而中部地区金融体系效率水平最低。而且,金融体系效率相对较高的城市由于所处区域不同,其金融效率较高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同时,金融发展规模、金融效率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从全国范围看,金融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并且金融效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但是各地区间存在差异,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并且金融效率的促进作用大于金融规模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当,金融规模的促进作用略高于金融效率的促进作用;但西部地区金融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金融效率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经济增长。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本文给出五点政策建议:第一,转变金融发展模式。第二,推进中国金融区域化发展战略,实施有差别的区域金融政策。第三,进一步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第四,构建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机制,重视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关系。第五,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和特色,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其他文献
农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寄宿制初中是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诞生物,近年来呈新旧更替、迅速发展的趋势,其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科教兴国
本文研究了一维公度势和非公度势调制下的p波超导量子线系统的拓扑相变.在公度势调制下,通过计算Z2拓扑不变量确定系统的相图,指出系统的拓扑相变强烈地依赖于调制参数α和相
特医食品依托大健康的市场背景,潜力巨大。自2016年以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方案,为特医食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保健食品的市场营销方法及国外的特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价费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物价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
张弛振荡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探索张弛振荡的可能路径是张弛振荡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最近,一种名为"脉冲式爆炸"(pulse-shaped explosion,PSE)的
通过对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高峰村的调查,分析外出务工给农村带来的问题主要有:过度劳务外出使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农村淳朴的社会风气受到冲击;基层建设缓慢以及村民生活质量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