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分析的衰老相关医案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a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年过六十,症见发白、齿脱、目昏、耳聋,方为衰老。实际上衰老是个广义的概念,现代研究已经发现,人类衰老的进程自胚胎发育期已经启动[1]。衰老主要出现在六十岁以后,但即便是在婴幼儿时期也可出现衰老,实际上从临床而言,衰老可出现在任何一个年龄段。衰老的表征既可表现为形体外观上的衰老貌,亦可表现为内在组织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并且伴随着组织器官的老化,其功能也会出现一系列的衰退,从而并发衰老相关疾病。可见正确认识衰老的本质及其表征,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衰老相关疾病及延缓衰老具有重要意义。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客观记录,记载了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体征,体现了中医诊治疾病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以医案为样本资料的研究接近于临床实践的研究。散落在古今医案中的衰老相关医案涉及到衰老之因、衰老之征、衰老之防、早衰之治等各个方面。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古今医案,筛选衰老相关医案,结合数据库及数据挖掘技术,对衰老相关医案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比较,旨在梳理中医衰老理论及其源流,探索衰老的表征及其中医机理,认识衰老相关疾病及其论治规律;基于衰老应当及早干预的思想,以儿童早老症作为衰老相关疾病的典型病例,旨在探索中医衰老理论在临床中的具体运用,以及对衰老尽早干预的方法。2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中医衰老与延缓衰老理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系统梳理中医衰老与延缓衰老理论源流,总结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家对衰老与延缓衰老的认识。2)收集整理古今医案,基于古今医案筛选衰老相关医案,对筛选出的衰老相关医案进行数据预处理,以“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2”中的中医医案管理模块为建库工具,建立衰老相关医案标准数据库。3)以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2中的数据挖掘分析模块为数据分析工具。将衰老相关医案标准数据库中的医案加入分析池,执行数据分析。分别对医案各要素如“病名(中医诊断)、症状、证候、治法、方剂、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对医案各要素分别与单味中药、五脏虚证分别与症状(患者年龄≥40岁)进行关联分析。4)以SPSS19.0为数据据分析工具对衰老相关医案标准库中的单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3医案数据分析的结果与结论共收集古今医案书籍681本,含有衰老相关医案书籍251本,最终获得符合衰老相关医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医案1220例。对1220例衰老相关医案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结果如下:1、频数分析结果(频次位于前10位):1)病名:“不育、痢疾、中风、泄泻、气喘、水肿、不孕、咳嗽、虚劳、胸痹”;其中不同年龄段的衰老相关疾病分布频次不同,例如:21-30岁具有衰老表现的患者中,以不育、不孕分布较多;31-40岁以不育、脱发、不寐分布较多;41-50岁以泄泻、痢疾分布较多;51-60岁以中风、胸痹分布较多;61-70岁以中风、咳嗽分布较多;71-80岁以咳嗽、气喘分布较多;81-90岁以水肿、便秘分布较多。2)证候: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气血两虚证、阳虚证、肾气虚证、气虚证、脾胃气虚证、肾精亏虚证、脾肾两虚证、血瘀证;3)治法:温补肾阳、温补脾肾、补益气血、补脾益气、活血化瘀、补益中气、补肾益精、补益脾肾、清热解毒、滋阴清热;4)症状: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腰膝酸软、面色苍白、舌质红、神疲乏力、乏力、形体消瘦、脉沉细无力;5)方剂:桂附地黄丸、补中益气汤、附子理中汤、六君子汤、真武汤、六味地黄丸、理中汤、十全大补汤、归脾汤、四神丸;6)中药(频次:前12位):附子、黄芪、人参、党参、当归、白术、熟地黄、茯苓、桂枝、白芍药、枸杞子、炙甘草。以上频数分析结果表明,1220例衰老相关医案中,中医病名的分布甚为广泛,共计有375种,病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其中以内科疾病与妇科疾病为多见。证候的分布以虚证为主,其中肾阳虚证分布最广,其次为脾肾阳虚证、气血两虚证、阳虚证、肾气虚证等,另外血瘀证位居前列具有特殊意义,这提示衰老相关疾病中,血瘀证是一个重要的兼证。治法的分布提示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仍以温补为主导,其中以补肾、补脾为先,其次为补气血,补肾中以补肾阳为先,其次为补肾气、补肾精;另外活血化瘀法是对衰老相关疾病中兼证的常用治法。从高频症状可以看出,该组症候包含了阳虚、肾虚、气虚以及气血两虚的症状要素。这说明了衰老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中以肾虚证、阳虚证、气虚证、气血两虚证的症候群为多见。从方剂的分布可以看出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方药以补益剂为多见,其中以温阳补气为主,补肾为先,其次补脾。从中药分布可以看出,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用药以补阳、补气、补血、填精益髓类中药为主。另外频次位居前12位的中药构成了一个新的中药组合,该组合以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为主,气血双补,兼以滋阴涵阳,形成了一个新的方剂,该方剂的方证恰好与衰老的中医病机相吻合,蕴含了衰老与气血阴阳的衰减密切相关,与肾、脾、肝三脏的机能减退密切相关,从医案层面验证了中医衰老理论。此组合可以考虑作为延缓衰老之基础方,并在辨证延衰思路的指导下结合临床表现具体运用。2、聚类分析的结果与结论对1220例衰老相关医案进行聚类分析,得到20类中药组合,第一类为补中益气汤和归脾汤的方剂组成,第二类为桂附地黄丸和肾气丸的方剂组成。其中具有补益功效的中药组合有12类,占总类别的60%,具有补益功效的类别中,补肾占主导,其次为补脾,其次为补气血。3、关联分析结果与结论3.1医案各要素与中药的关联分析1)关联强度较高的中药组合有:黄芪与当归、炙甘草与当归、黄芪与白术、党参与白术、附子与白术、桂枝与附子等。2)关联强度较高的病名与中药:不育与“熟地黄、菟丝子、构杞子”等;痢疾(久痢)与“党参、人参、白术、附子”等;泄泻(久泄)与“附子、人参、白术”等;不孕与“熟地黄、当归”等;水肿与“茯苓、附子”等;气喘与“人参、附子”等。3)关联强度较高的证候与中药:肾阳虚证与“熟地黄、附子”;气血两虚证与“黄芪、当归”;脾肾阳虚证与“附子、桂枝、白术”;阳虚证与人参、附子;气虚证与人参;肾精亏虚证与熟地黄。4)关联度较高的治法与中药:温补脾肾治法与桂枝;温补肾阳法与“熟地黄、附子”;补肾益精法与“熟地黄”,补气血法与“黄芪、当归”。5)症状与中药:“舌质淡、苔薄白、腰膝酸软、饮食少思、脉沉细无力”这一组症状分别与熟地黄、桂枝、党参、附子关联度较高且呈正相关,其中“饮食少思”与桂枝关联强度最高。从单味中药之间的关联强度可以看出,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用药以补气与补血、补肾与健脾为主要配伍原则。从与病名相关联的中药的药性及功效可以看出,衰老相关疾病以虚证为主,并以肾虚、脾虚、阳虚、气虚、血虚为多见。从证候与与中药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说明衰老相关疾病不同证候的用药规律。从治法与中药关联可以看出,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温补肾阳时,可首选熟地黄、附子进行加味,温补脾肾时,可首选桂枝进行加味。从症状与中药关联结果可以看出,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治疗中,若患者症见“饮食少思”,证属中阳不足者,可酌加桂枝。3.2五脏虚证与症状的关联分析(患者年龄≥40岁)1)肾阳虚证与“浮肿、心悸、乏力、畏寒、咳嗽、纳呆、气短、四肢冷、头晕、腰酸”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浮肿”与肾阳虚证关联强度最高。肾气虚证与“乏力、心悸、咳嗽、气短、腰酸、神疲、腹胀、腰痛、尿频、纳呆”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乏力”与肾气虚证关联强度最高。肾阴虚证与“头晕、腰酸、耳鸣、口干、浮肿、心悸、咽干、大便干燥、失眠、腰痛”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头晕”与肾阴虚证关联强度最高。肾精虚证与“耳鸣、心悸、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等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与“耳鸣”关联强度最高。2)脾气虚证分别与“头晕、神疲、心悸、出血、便溏、浮肿、乏力”等具有较高关联度,其中“头晕”与脾气虚证关联强度最高。脾肾阳虚证与“乏力、浮肿、纳呆、畏寒、心悸、腰酸、神疲、腹痛、消瘦”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乏力”与脾肾阳虚证关联强度最高。另外脾阴虚证等与症状的关联未出现在满足最小置信度与最小支持度的范围内。3)肝虚证与症状关联分析:肝阳上亢证与“头晕、耳鸣、心悸、目胀痛、口干、恶心、头痛、头昏、呕吐、消瘦”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头晕”与肝阳上亢证关联强度最高。肝肾阴虚证与“心悸、大便干燥、头晕、口干、纳呆、头痛、耳鸣、沉默寡言、咽干、口苦、腰痛”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以“心悸、大便干燥、头晕、口干”与肝肾阴虚证关联强度相同且最高。另外肝血虚证、肝气虚等证与症状的关联未出现在满足最小置信度与最小支持度的范围内。4)心阳虚证与“心悸、气短、胸闷、四肢冷”等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以“心悸”与心阳虚证关联强度最高。心肾阳虚证与“心悸、浮肿、咳嗽、乏力、四肢冷、畏寒、失眠、气喘、腰酸”等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心悸、浮肿”与心肾阳虚证关联强度相同且最高。另外心气虚证、心阴虚证与症状的关联未出现在满足最小置信度与最小支持度的范围内。5)肺气虚证与“咳嗽、气短、欲尿不出、浮肿、心悸、少腹下坠、纳呆、哮鸣”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以“咳嗽”与肺气虚证关联强度最高。肺肾气虚证与“气喘、咳嗽”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另外肺阴虚证等与症状的关联未出现在满足最小置信度与最小支持度的范围内,在此范围内与肺肾气虚证关联的症状要素也较少。以上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在40岁以上兼有衰老相关疾病患者,肾衰老的证候中,肾阴、肾阳、肾气、肾精虚证均可见,其中以肾阳虚证为最多见,肾衰老的常见代表性表征为“腰酸或腰痛、浮肿、乏力、头晕、耳鸣”;脾衰老的常见证候为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脾衰老的常见代表性表征为“头晕、乏力”。肝衰老的常见证候为肝阳上亢证和肝肾阴虚证,肝衰老的常见表征为“心悸、头晕”等;心衰老的常见证候为心阳虚证和心肾阳虚证,心衰老的常见代表性表征为“心悸”;肺衰老的常见证候为肺气虚证,肺衰老的常见代表性表征为“咳嗽”。4理论探讨1)结合时代背景及古今衰老相关医案部分内容,阐述了中医衰老与延缓衰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家对中医衰老与延缓衰老的认识,以及时代因素的局限性形成的延缓衰老的误区。2)结合衰老相关医案的内容与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脉衰在人体衰老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以脉衰为序分别阐述了阳明脉衰、三阳脉衰、冲任脉衰以及脉道衰之表征与机理。3)结合衰老相关医案中年龄在40岁以上患者五脏虚证与症状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探析了五脏衰老之表征,以及五脏衰老之相关疾病,论述了“保护肾阳”在防治衰老相关疾病中的重要性。4)归纳总结了衰老相关疾病的类别与证治规律。以衰老相关疾病的典型代表---儿童早老症为例,结合现代研究进展探析了儿童早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结合对衰老相关医案中方药的分析结果,探讨了治疗儿童早老症的方药。
其他文献
【正】 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是1978年11月成立的。五年来,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在省科协的领导与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的指导下,经过广大会员和科技情报工作者积极努力,使学
随着我国对蓝莓栽培技术的引进和发展,蓝莓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栽培品种也多种多样,市场对蓝莓产品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蓝莓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以萌芽米为原料,选用食用红曲菌M1、M2,酿酒酵母Sce01和乳酸菌Lac01四种菌株进行混合发酵,结果表明:MI+M2+Sce01+Lac01组合在分段温度25%、分段时间6d、pH值为4.0、营养物的添加量为3%
分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相应的理论依据。以阅读英语原版小说Black Beauty为例,分析在读前预测、概括小说大意、精读原文、处理生词等环节
窦默(1196~1280),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今河北肥乡)人,元代著名针灸学家.我们前此已介绍其署名著作[1],今将其相关著作内容与版本作一略考.
为探索芽孢杆菌B15胞外蛋白酶和淀粉酶在饲用酶制剂方面的应用,试验对其产酶情况及胞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菌株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高酶活性分别为(181.9&#177
以菱角、莲子、牛奶为主要原料,采用乳酸菌发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发酵工艺参数和酸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该酸奶最佳配方为菱角汁15%,莲子汁2%,接种量为0.3%,蔗糖添加量
<正>1995~1997年,笔者采用自拟解痉止痛汤颗粒(江阴天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加痔疮宁栓肛塞,治疗32例肛裂患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32
话语风格性别差异的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 是我们注意到,这方面的研究所选取的语料主要集中于对母语使用者日常生活中 随意性交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