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化网络安全事故恢复技术研究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ink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选题来源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网络协同安全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课题编号:2003AA142060)和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IPv6下的入侵检测系统”(课题编号:Z20040054,本文作者申请)。通过对课题中协同化事故恢复技术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结合相关国内外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和现有理论成果,完成了协同化事故恢复子系统(Cooperative Disaster Recovery System,CDRS)的设计与实现。 容灾恢复系统是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协同化网络安全事故恢复技术的研究目标是实现一个高性能、低成本、能与其他网络安全设备协同工作的异地多备份容灾恢复系统。对容灾恢复的性能影响比较大的是备份和恢复的速度、原文件和备份之间的同步程度以及容灾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对于这几点,本文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个的容灾系统实现方案。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1) 设计了协同化事故恢复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工作流程,提出了事故恢复系统联盟的概念,联盟内多台主机地位对等、互为备份,实现了一个异地多备份的容灾恢复系统。 (2) 对于大型数据文件,使用多源数据备份恢复传输算法(Multi-Source Backup and Recovery quick Transmission Algorithm,MSB&RT算法),实现了海量数据的多点快速备份和快速恢复。 (3) 使用高效远程数据同步算法(Efficient Remote Data 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ERDS算法),实现了重要数据的实时恢复和备份文件的更新维护。 (4) 使用事故恢复系统联盟成员和副本管理方案,包括联盟成员和副本的检查、副本节点的选择和副本文件更新,实现了联盟成员和副本的自主管理,保证了系统高效、可靠的运行。 (5) 使用线性纠错码技术(Linear Error Correction Code,LECC),解决了备份和恢复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差错控制问题。 以上成果分别应用于“网络协同安全技术研究”和“IPv6下的入侵检测系统”。其中“网络协同安全技术研究”已于2005年11月顺利通过“863”专家组验收,验收评价为优秀;“IPv6下的入侵检测系统”已于2005年5月顺利通过验收。本系统曾经在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招生办等多家单位试用,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网络产品后台产生了大量的Web日志。然而,原始的Web日志都是些一维的记录式数据,其格式大致上都是“[某人][某时][用搜索引擎查询了
八十年代术以来,面向对象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一度出现了几十种支持软件开发的面向对象方法。其中,Booch,Coad/Yourdon,OMT,和Jacobson的方法在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界得到了广泛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多媒体技术所涉及的数据源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等。
近些年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加快,业务部门实施了大量各自领域的信息系统。随之问题产生了,由于所用技术、实施团队以及时间的不同等原因,系统间很难进行通讯,所以形成了许许多多的
本文以鱼病图像为对象,研究了利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进行图像检索的基础理论和一般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模式识别、机器视觉技术,建立了利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
为了解决传统网络不够灵活的局限性,研究界提出了在传统网络通信模型中增加计算结构使得网络具有可编程的思路。主动网络正是在该思路的指导下建立的,在主动网络中网络节点不但
便携式心电信号采集器是一种用于心电信号采集的小型仪器。心脏病患者可以使用它随时随地采集自己的心电信号,通过电话网传输到医疗中心,实现远程医疗,这给远离医院或行动不便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日趋完善,人们对人机交互的要求逐步提高,越来越希望能以自然的方式来与计算机沟通。因此,在新一代信息系统中,引入虚拟秘书,虚拟播音员或虚拟主持人等虚拟
最近几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网络管理的重要性。目前,由于SNMP(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协议简单易用,大多网络管理系统采用基于SNMP的集中式管理体系结构。但是,随着网
谱聚类作为极具竞争力的聚类算法,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广泛的应用。谱聚类算法本质是通过特征分解,将原始的高维数据空间映射到特征向量空间,即低维的线性测度空间,然后对特征向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