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大众需求相结合,形成关注大众期盼、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的新特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科学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选择。新时期我国正在进行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事业本身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大众特质,它始终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只有不断的谱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篇章,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更大的辉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创造。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分析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大众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而且新时期的实践也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科学性、能动性要求着马克思主义必须大众化。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以此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更应该重视加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着重进行理论创新及实践创新,以最先进最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教育人民。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求、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都要求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三部分,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活动,在时代背景、国内环境、思想受众方面与改革开放前相比,都面临许多新挑战新问题新情况。要想准确掌握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要求、条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研究掌握这些新挑战新问题新情况。第四部分,推进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对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力,来自于理论创新力和实践指导力;只有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调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才能将理论的科学性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结合到一起,注重加强培养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基层工作者发挥这三者作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织保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善于从机制上把握分析问题,构建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在信息社会中,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有着行之有效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能力,在面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命题中,从传播学的角度去探索其传播路径就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论文以“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为经济背景,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十一五”期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一部分论述“十一五”期间投资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部分描述了“十一
目的:观察桑杷止咳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在进行司法改革,民事诉讼是司法改革中的重要领域。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改革呼声一直很高,但一直处于学者的号召阶段,自
针对公共重点区域的智能监视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徘徊行为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视频目标跟踪算法得到可疑行人的运动轨迹,通过曲线拟合对运动目标的离散点轨迹进行平滑,
针对教师培训课程存在的"注重通识教育,未能满足个性需求""教研与培训分离,未能放大教研成效""注重区本建设实施,未能共建共享"等问题,开发教材教法研修一体网络课程,将教研
<正>问:我每天清晨5点就要起床排便,且稀薄,因此睡不了懒觉。目前,尽管寻求中医治疗已大有好转,但医师说我脾胃虚弱。请问,在生活中应如何自我保健?——上海市静安区边女士边
期刊
一个国家的公民道德水平往往是这个国家的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追求的凝练,它是一个国家文化内核的外在表现,更是这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我们党历来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为全面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掀起了现代化的热潮,同时伴随着深刻的社会变迁。在现代化过程中,一方面,社会结构日益分化、经济持续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不断加深;另一方面,随着人员、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