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干酪乳杆菌PC-01缓解氨基酸调控的食物过敏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物过敏是免疫介导的对某些食物产生的不良反应,通常由无害的食物蛋白抗原触发,是Ig E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会引起胃肠道、皮肤和呼吸道以及心血管异常,甚至有过敏性休克风险,危及患者的生命。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对健康的免疫调节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促进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和对食物等无害抗原的全身性低反应性;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诱导口服免疫耐受,进而缓解食物过敏;此外,前期宏基因组测序研究发现,食物过敏人群和非过敏人群在益生菌干预前后存在具有显著差异的氨基酸代谢通路,益生菌,氨基酸代谢与食物过敏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是益生菌是否通过肠道氨基酸代谢缓解食物过敏,以及其中的免疫调节机制仍然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鉴于此,本研究首先对过敏人群(A)与非过敏人群(NA)进行两个月的副干酪乳杆菌PC-01(Lactobacillus paracasei PC-01)口服干预。研究发现PC-01对过敏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在过敏人群中,PC-01可以下调食物过敏人群血清中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13,Eotaxin等)和炎症相关细胞因子(IL-6,IL-17,IL-8,IL-1β等)的含量,下调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上调Ig G2、Ig G4的含量,诱导并维持过敏人群肠道内s Ig A的高表达,促进肠道免疫反应;并通过测量粪便样品中氨基酸的含量,探究肠道氨基酸水平与过敏的关系,粪便中氨基酸水平与Ig E含量显著正相关,且存在高Ile,Leu,低s Ig A的特征过敏人群,PC-01的干预对其Ile,Leu含量有明显的下调作用,表明副干酪乳杆菌PC-01可以通过调节肠道氨基酸代谢缓解过敏反应;其次,利用体外细胞模型(树突状细胞,小鼠肠道上皮细胞,以及树突细胞与脾脏细胞的共培养模型),对氨基酸(Ile,Leu)的免疫调节机制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发现,Ile和Leu会诱导促过敏基因的表达,如树突状细胞(DC2.4)中的OX40L,IL-6和肠上皮细胞(CMT93细胞)中的TSLP,上调小鼠脾脏中Th2细胞的比例以及相关细胞因子IL-4、IL-13 m RNA的表达,促使Th1/Th2免疫平衡偏向Th2;mTOR信号通路抑制与SESN2基因干扰均会显著抑制氨基酸(Ile,Leu)对DC2.4,CMT细胞中促过敏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且与普通培养基组无显著差异,表明SESN2,mTOR信号通路介导氨基酸对食物过敏的诱导活性;最后,进行小鼠实验体内研究,对OVA诱导的食物过敏小鼠模型进行Ile,Leu与副干酪乳杆菌PC-01的联合干预,验证副干酪乳杆菌PC-01的抗过敏活性与氨基酸(Ile,Le)的促过敏活性,并深入挖掘副干酪乳杆菌PC-01通过氨基酸代谢缓解食物过敏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发现Ile,Leu会诱导小鼠脾脏中Th2细胞的比例上调,Th1与Treg的比例下调,当机体处于机体高Ile,Leu条件下时,会促进食物过敏反应的发生,验证了上述体外细胞实验的结论;当机体处于高Ile/Leu环境时,PC-01可以通过上调食物过敏小鼠脾脏中Th1和Treg细胞的比例,抑制Th2型免疫应答,进而缓解氨基酸诱导的促过敏反应;通过肠道菌群分析发现,PC-01会显著改善食物过敏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食物过敏小鼠肠道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上调Firmicutes/Bacteroidetes(F/B)的比值以诱导肠道免疫调节作用,改变小鼠粪便中的氨基酸水平,下调食物过敏小鼠肠道菌群中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丰度;同时,高Ile条件下PC-01可以显著上调食物过敏小鼠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且超过健康小鼠的水平;高Leu条件下PC-01会上调物种的多样性,表明副干酪乳杆菌PC-01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与氨基酸代谢,改变机体的氨基酸环境,进而对食物过敏机体产生积极的免疫调节作;通过对小鼠组织中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和小肠免疫荧光分析发现,副干酪乳杆菌PC-01抑制小鼠脾脏与小肠组织中氨基酸(Ile,Leu)对SESN2以及mTOR信号通路下游基因Cyclin D1表达的调节作用,同时抑制食物过敏小鼠肠上皮细胞中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表明PC-01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氨基酸代谢功能,调节机体的氨基酸稳态,干扰SESN2对氨基酸(Ile、Leu)免疫活性的调控作用,并抑制氨基酸对肠道上皮细胞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缓解氨基酸的促食物过敏反应,进而起到缓解或预防食物过敏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期刊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食源性病原菌,常常污染鱼类、虾类、贝类、甲壳类等海产品,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广泛的经济损失,并导致人类胃肠道疾病。在海鲜或海水中定植的VP在循环过程中可粘附于不锈钢、玻璃、塑料等水产养殖设备、食品加工设备和包装材料的非生物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被膜。生物被膜使VP细胞覆盖于由多糖、蛋白质和e DNA等形成的细胞外聚合物(
学位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因此深入探究发病分子机制以及寻找合适的治疗药物显得极其重要,但肿瘤病人之间以及肿瘤内部均存在广泛的异质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精准医学理念应运而生。然而,传统的细胞培养体系和模型系统并不能完全反映和维持肿瘤的基本特征。近年来,类器官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可能。类器官是3D培养的、具有与体内组织的细胞成分相似、结构与功能相似的体外培养体。2009年HansClevers
期刊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来源于蛋白氨基与还原糖羰基在非酶条件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有害物质。水产品在热加工过程中会产生AGEs,食源性AGEs的积累也会加剧人体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本文以俄罗斯鲟鱼为研究对象,分析真空低热处理(LTVH)技术处理对鲟鱼肉AGEs形成的影响以及茶多酚协同干预对于AGEs的抑制作用机制。(1)与对照组(TC)相比,LTVH处理的鱼肉获得更好的食用品质,但A
学位
免疫层析法(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ICA)因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价格低廉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医学检测、食品质量安全等检测领域。在免疫层析检测过程中,反应信号的标记物是影响免疫层析检测灵敏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制备和寻找新型标记物成为了近年来免疫层析技术研究的热点。无机颜料具有颜色鲜艳,价格低廉,无毒无害,分散性和稳定性良好等特性,很好地满足了成为有色
学位
淀粉消化的调控对于Ⅱ型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意义。淀粉通常与蛋白质共存于食物复杂体系中,在人体淀粉消化的内环境中也有蛋白质或多肽的存在。本论文以猪胰腺α-淀粉酶(PPA)与小麦淀粉(WS)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酪蛋白酸钠(NaCas)分别及共存条件下如何影响淀粉或酶的结构及性质,继而影响淀粉消化,最后拓展到其他物质,研究拮抗或协同效应的共性规律,旨在为营养膳食的配方设计提供
学位
水电项目投资金额较大,对水电建筑企业而言,每个项目的实施均可能影响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基于新时代政府对水电项目的战略变化,企业竞争加剧,如何更好地开展经营管理,降低风险成本成为水电建筑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对此,文章结合水电建筑企业现状,分析影响其经营管理的因素,进而提出经营管理的优化策略,期望为新时代背景下水电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临床上治疗该病的药物剂型众多。对近年来治疗甲状腺结节的药物剂型,如传统的汤剂、散剂、丸剂及现代的颗粒剂、胶囊、片剂、口服液等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各个剂型治疗特点、临床运用现状及工艺制备的优缺点,同时展望了各剂型发展的前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治疗甲状腺结节的药物剂型提供一定参考。参考文献38篇。
期刊
南美白对虾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由于其高蛋白和高水分的特点,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和多酚氧化酶的催化氧化,发生腐败和黑变,从而影响虾的商业价值。壳寡糖作为一种碱性氨基寡糖,具有抗菌、抗氧化、高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与传统的食品保鲜剂相比,壳寡糖的抗氧化、抑菌等活性较低,限制了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化学修饰是提高壳寡糖生物活性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本
学位
蛋白质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多酚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蔬菜、水果、种子和叶茎等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多酚的重要来源。蛋白质与多酚的共价结合会使所修饰蛋白质的分子构型和功能性质发生显著改变。因此,探究蛋白质与多酚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修饰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对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制备了蛋白质与多酚的共价复合物,探究了新型共价复合物的理化性质、体外消化和在Pick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