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荷载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路基性能衰变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as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高速铁路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由于高铁运行速度是普通列车速度的两到三倍,因而铁路结构的稳定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内外都曾出现过路基病害引发的安全问题,铁路路基也因此倍受关注。路基作为承载上部荷载的重要结构,会受到列车荷载和自然环境(主要为水的作用)的共同作用,其性能可能因此发生改变。本文拟采用理论推导、数值分析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对列车荷载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高铁路基性能衰变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路基损伤演化模型。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考虑轨道不平顺以及真实路基地基的分层结构特点,采用Fourier变换和动力刚度矩阵法,建立了列车-不平顺轨道-层状路基大系统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现场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然后利用该模型研究了高速列车引起的轮轨接触力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地表和路基的动力响应规律。同时,系统地研究了车速、轨道不平顺、基床材料参数等因素对地表和路基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  二、以郑西高铁沿线老黄土作为试验土样,对其进行了基本物理性质试验,同时研究了土样的压实特性、持水特性和渗透特性。对土样进行了不同次数和幅度的干湿循环试验,并开展了干湿循环前后的静三轴试验,探讨了土样强度和变形在不同干湿循环条件下的演化规律。  三、以路基动力响应数值计算结果为依据,制定了动力学试验方案。为考虑列车荷载与干湿循环的耦合作用,对经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和幅度的土样开展了全面的动三轴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了动应力幅值、干湿循环次数、干湿循环幅度、围压、加载频率等因素对土样累积塑性应变以及动回弹模量的影响。基于动三轴试验结果,建立了考虑列车荷载和干湿循环耦合效应的路基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  四、对经历不同动应力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后的土样开展了电阻率测试和CT扫描,研究了不同耦合条件下土样电阻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电阻率、动回弹模量和CT数的宏细观多尺度路基损伤评价方法,建立了列车荷载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路基损伤演化量化模型。
其他文献
大跨径悬索桥施工方法独特,结构受力、变形表现为显著的几何非线性,导致其计算理论和施工控制方法均异于其它桥型.该文在有限位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悬索桥结构的力学特性及其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地基沉降的概率分析方法及其可靠度计算.首先对现有的基于规范公式的沉降概率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充分了考虑各参数的随机性和相关性,给出了沉降一阶T
帽子模型是近年业的在土工计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土介持本构模型.该文在以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统一强度理论(俞茂宏,1991)与帽子模型相结合,提出了双剪应力双椭圆帽子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大量公路、铁路隧道及水工隧洞工程不可避免的修建在高烈度地震区。震害调查表明,断层错动是导致跨断层隧道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跨断层隧
随着碳减排政策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CO2地质封存技术作为重要的减排手段,也正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神华CO2地质封存示范项目是中国首个全流程CO2咸水层封存项目,同时也担负着
在钢管混凝土劲性架混凝土拱桥中,管内混凝土由于受到多向约束,使得管内混凝土受力性能大大改善,这一特性使得拱桥具有更大的跨越性能力和更高的经济价值.该文针对目前发展迅
目前尽管作为结构领域热点的结构控制研究,在建筑结构已取得了不少成果,部分技术还投入实际工程应用,但对大跨度拱式结构考虑地震行波效应多点激励大跨拱式结构的主动控制方
学位
岩土工程如边坡工程中岩土材料表现的应变软化问题是岩土力学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应变软化本构应能准确反映岩体应变软化现象,针对应变软化边坡的稳定性评价需要考虑到材料的
该课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解总是的方案.即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按中国新的建筑节能指标制造工业化房屋的部件和构件,并且设计了一些新的构造方法.该文以建筑工业化为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