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1)观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0、白介素17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变化,研究化痰解毒活血法对上述指标的干预作用,并探讨中医化痰解毒活血法治疗本病的机制。(2)观察化痰解毒活血法在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疾患中的临床效果。2方法选择将58例在我院确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实验对照组2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实验对照组28例患者运用抗厌氧菌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予口服化痰解毒活血中药联合中医外治,选取30例健康体检女性为健康对照组,排除其他疾病。(1)疗效评估:观察治疗组与实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疗效。(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IL-17、MIF的数值,治疗前测定一次、治疗2周后测定一次。3结果(1)临床疗效评估:(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与实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与实验对照组证候积分相比较,治疗组证候积分低于实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临床疗效:实验对照组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总有效率为57.14%,治疗组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3.33%,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室指标评估:(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与实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IL-17、MIF升高,IL-10降低,差距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与实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IL-17、MIF水平均有明显下降,IL-10水平有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IL-10、IL-17、MIF值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⑴中医化痰解毒活血法联合中医外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效果优于抗厌氧菌治疗联合中医外治治疗;⑵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存在血清IL-10、IL-17、MIF数值的改变,具有一定的临床观察意义;⑶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治疗后IL-17、MIF降低,IL-10升高,可能与药物治疗降低患者局部炎症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