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认知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课题之一是针对句子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差异问题。尽管在语言学领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关于句法关系的阐释,心理语言学却一直认为句中实体的深层机理可由不同的表层关系揭示。本文从言语生成的角度考察这些观点,并用实证说明主语显示“有生命的”意义维度是语言使用的一个基本特征,目的是表明:从概念功能到句法结构的映现架起了一座思维通向语言的桥梁。基于此假设,文章也对言语生成中竞争性的映现过程进行了评价。实验的结果倾向于言语概念与语言形式的分离机制,从而否认了转换句法关系的运算。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以及本文所要实现的研究目标。第二章首先指出实实在在的移位操作在当代心理语言学理论中作为句法机制已经不起作用,然后提供了避免结构转换,直接映现到表层句法关系的结构证据。文中通过改编词汇-函项语法中的一幅图例来阐明直接映现在言语生成中的运用。“词汇-函项”语法直接影射出其两个主要原则:一则为词汇是中心;二则为语法功能在语句构成上是最基本的。第三章从对概念差异参与到功能结合过程的讨论,提供一种证实直接映射现象在语言使用中运用的理由。我们从分析心理语言学,特别是从言语生成的研究证据,证明了主语与“有生命性”之间的密切关系。除了“有生命性”本身这一特征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解释其与主语的关系。我们选择性地考虑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分析其关联性。一种关注“有生命性”与语义角色之间的关系;另一种针对可断定的共同属性而言解释“有生命性”与主语的关系。第四章陈述调查问题,提出假设,通盘考虑论元的概念功能与其结构特征是否以及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第五章描述了用以探究在一系列连续的毫无关联的句子中重复句子结构的倾向是如何受句中成分的语义关系所影响的。首先,我们依据“有生命性”在赋予论元一定的句法关系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假设,检验了主动、被动语态打底句与目的句中表层主语的匹配与错配;实验的结果倾向于直接映射句法关系。接着,我们用其他证据说明概念功能与句法结构之间的直接映射关系。最后,我们得出结论:言语生成是由一系列受“有生命性”及其它语义特征所控制的映现过程与一系列不受之控制的结构运算来完成的。第六章总结本文的内容,重申词汇观点,即句法功能与表层句法关系之间的直接映射观;借以说明语义特征与句法功能分配之间的关联性。最后说明本文内容的局限性同时提出建议。本文的研究只是尝试性的,希望能引起更多的语言学家及语言学习者的兴趣和更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