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中“逃逸”行为的司法认定

来源 :甘肃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45724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对交通肇事罪“逃逸”行为的规制主要依靠《刑法》第133条和《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但由于很多规定比较概括、抽象,司法实践中有不少问题存在争议,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本文分为三章进行探讨,包括理论上对“逃逸”的界定,实践上对“逃逸”的争议和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识。笔者结合刑事法律与司法实务进行比较、阐明和剖析,希望能为我国有关法律规范的统一与精确性做出有益探索。第一部分,从“逃逸”行为的内涵出发,理论界主要有“逃避法律追究说”“逃避救助义务说”和“逃避法定义务说”三种观点,笔者认为它们均未能精准把握实质,对“逃逸”内涵的认定应当兼顾主客观要件,认定为不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定义务且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并进一步详细分析了逃逸型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上时间空间上的范围界定和主观动机的认定。第二部分,阐述了“逃逸”行为在司法实践中的三个典型争议性问题。包括行刑责任的区分、“指使顶替”行为和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共同犯罪问题。结合司法实践分别讨论了理论界的主流观点和争议焦点,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第三部分,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进行梳理分析。根据本文立场,“因逃逸致人死亡”作为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需要以成立交通肇事罪为前提;随后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对象范围和罪过形式的理论界不同观点进行整理,通过对法律条文的研读和立法目的的深入理解,结合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对观点深入评析和抉择。
其他文献
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是否健全,是衡量未成年人在一国受保护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犯罪原因上,未成年人犯罪固然是因身心不成熟而走上歧途,更是受社会环境影响作出的被动选择;二是犯罪行为作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短暂现象”,会随着未成年人成长而消失。国际社会认识到以上两点,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对诉讼程序中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加以保护,以期减少刑事诉讼程序对未成年人成
学位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是基于刑罚人道主义原则和恢复性司法理念在刑罚执行体系中进行的一次创新,自2003年发布开展社区矫正试点的文件,到2019年颁布专门法律,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理论研究尚未形成通说、试点实践也存在地区发展差异的双重困难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总结16年间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经验,将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并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然而该法尚未
学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许多在受孕方面有障碍的夫妻实现了做父母的愿望,从试管婴儿技术到现如今频现的代孕,冲击着人们对“父母”的认知。通过知网搜索可发现关于代孕话题的讨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便只增不减,2015年中国出现第一例代孕案件再到近期娱乐圈爆出的跨国代孕案件使人们更加关注此话题。此前笔者无意间观看到一部纪录片《被出租的子宫-印度的代孕母亲》由此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又
学位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尚短,201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初次以正式立法的形式设立该制度,因此,整个制度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虽然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但该制度在整个诉讼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制度通过平衡当事人权利和诉讼效率之间的价值,有效改善了很多案件长期悬而未决的情况,通过缩短诉讼周期大大减少诉讼资源的浪费,并严厉打击了犯罪,其发挥的价值现已得到肯定。我国
学位
2020年12月4日,美国众议院以228票对164票表决通过了《大麻机会再投资和删除法》,这是美国首次在国家层面将大麻合法化。这也是在加拿大、乌拉圭等国之后又一个在国家层面放开对大麻类毒品管控的国家。近年以来不断有国家在其国内推进大麻合法化,给其国内以及全球的禁毒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可以预见到部分国家大麻合法化必将对我国产生巨大影响,加重我国禁毒工作负
学位
以911事件为标志的当代国际恐怖主义异军突起给法律实践界和法学理论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刑讯等极端手段的适用问题再次被推倒风口浪尖。与面对普通刑事诉讼过程中遭遇刑讯的场合不同,诸如“定时炸弹”等特殊情境下出于营救目的的刑讯存在着更深层次的人权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刑讯的定义、探讨现有理论的优缺点,窥探营救式刑讯中存在的人权问题,并以人权及基本权利相关理论为线索对营救式刑讯中存在的人权冲突进行辨析,结
学位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侵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利和性权利的犯罪,历来是世界各国打击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呈多发高发态势,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还对此类犯罪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刑事法律已经严厉惩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但是对未成年被害人这一群体特殊性的认识仍然不够,并没有进行系统化的特殊保护,不利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贯彻。通过规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
学位
取保候审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检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担保人或者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的一种非羁押强制措施,它在刑事司法制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自身的优越性。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制度的法律规定和适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因此,需要尽快分析我国当前取保候审制度适用的困境,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相关立法。本研究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考察我国取保候审制
学位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作为一项在我国严惩贪污腐败问题背景下出台的制度,不仅有助于惩罚犯罪,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关规定的融合与衔接,增强追逃追赃的力度。然而送达程序作为贯穿刑事缺席审判始终的一项程序,其运行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刑事缺席审判能否流畅运行。因此,本文将对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送达程序进行梳理,指出其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加强
学位
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也萌生了一种新兴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由于其有手段智能化、诈骗方式复杂化、跨地区、跨境化、案件侦办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对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针对该局势,国务院于2015年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联席会议,通过多部门联合治理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并取得了较大治理成果。但是由于电信网络诈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