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中送达程序研究

来源 :甘肃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1839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作为一项在我国严惩贪污腐败问题背景下出台的制度,不仅有助于惩罚犯罪,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关规定的融合与衔接,增强追逃追赃的力度。然而送达程序作为贯穿刑事缺席审判始终的一项程序,其运行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刑事缺席审判能否流畅运行。因此,本文将对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送达程序进行梳理,指出其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加强缺席审判程序的正当性,保障刑事司法协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分为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三个问题,即厘清送达的概念、送达方式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从法理的角度分析送达程序的正当性,此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基石”,为论文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则着重分析论证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中送达程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送达主体及受送达人范围过小;法定的三种送达方式的实施难度较大,即从国际条约规定、司法协助及被告人所在地法律允许的其他方式三个维度分别进行分析,并辅以从联合国官网、我国外交部网站搜集的官方数据及相关文本支撑论点。第三部分侧重于研究、借鉴他国有关送达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经验,该部分将选取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些国家,分别从送达主体、受送达人范围、送达方式、送达期限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期可以提取出适合我国“土壤”的一些做法,为完善我国刑事缺席审判中的送达程序提供合理构想。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我国确立仅三年。相较于域外的一些国家,无论是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还是其中的送达程序,在我国的发展都较为“青涩”,故借鉴他国的一些经验是有必要的。第四部分主要是从完善国内立法及做好与相关法律的衔接两个角度对我国送达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提出解决思路。具体措施有:将检察院纳入送达主体的范畴;扩大受送达人范围,即主要是将被告人的近亲属和辩护人纳入其中;探索多元化送达方式,即主要是将电子送达和公告送达引入刑事诉讼领域,且制定严格的适用条件;将针对境外被告人的送达期限延长至30日;尽可能多的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签署双边司法协助条约;做好《刑事诉讼法》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的衔接工作。
其他文献
企业合规不起诉这一司法措施的应用是最高检发布的关于企业合规从宽处理政策的制度落实。作为一种新的犯罪预防和犯罪治理理论,对保障企业完善内部管理、确立长效合规经营机制、构建秩序底线,促进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制度目前仍处在试点阶段,缺乏法律适用的统一标准和设计,实务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的该选题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适用困境并
学位
当前我国处于数字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同时也处于互联网犯罪的多发期,流量类黑灰产犯罪作为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类新型网络犯罪,在信息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新型的犯罪模式,也成为诈骗罪、非法经营罪以及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罪的高发领域,其产生的不良后果频见报端。在厘定流量类黑灰产犯罪概念范围的基础之上,通过实证研究法进行分析,研究流量类黑灰产犯罪的主要模式、涉罪类型及犯罪特征,研究该
学位
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是否健全,是衡量未成年人在一国受保护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犯罪原因上,未成年人犯罪固然是因身心不成熟而走上歧途,更是受社会环境影响作出的被动选择;二是犯罪行为作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短暂现象”,会随着未成年人成长而消失。国际社会认识到以上两点,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对诉讼程序中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加以保护,以期减少刑事诉讼程序对未成年人成
学位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是基于刑罚人道主义原则和恢复性司法理念在刑罚执行体系中进行的一次创新,自2003年发布开展社区矫正试点的文件,到2019年颁布专门法律,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理论研究尚未形成通说、试点实践也存在地区发展差异的双重困难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总结16年间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经验,将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并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然而该法尚未
学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许多在受孕方面有障碍的夫妻实现了做父母的愿望,从试管婴儿技术到现如今频现的代孕,冲击着人们对“父母”的认知。通过知网搜索可发现关于代孕话题的讨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便只增不减,2015年中国出现第一例代孕案件再到近期娱乐圈爆出的跨国代孕案件使人们更加关注此话题。此前笔者无意间观看到一部纪录片《被出租的子宫-印度的代孕母亲》由此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又
学位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尚短,201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初次以正式立法的形式设立该制度,因此,整个制度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虽然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但该制度在整个诉讼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制度通过平衡当事人权利和诉讼效率之间的价值,有效改善了很多案件长期悬而未决的情况,通过缩短诉讼周期大大减少诉讼资源的浪费,并严厉打击了犯罪,其发挥的价值现已得到肯定。我国
学位
2020年12月4日,美国众议院以228票对164票表决通过了《大麻机会再投资和删除法》,这是美国首次在国家层面将大麻合法化。这也是在加拿大、乌拉圭等国之后又一个在国家层面放开对大麻类毒品管控的国家。近年以来不断有国家在其国内推进大麻合法化,给其国内以及全球的禁毒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可以预见到部分国家大麻合法化必将对我国产生巨大影响,加重我国禁毒工作负
学位
以911事件为标志的当代国际恐怖主义异军突起给法律实践界和法学理论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刑讯等极端手段的适用问题再次被推倒风口浪尖。与面对普通刑事诉讼过程中遭遇刑讯的场合不同,诸如“定时炸弹”等特殊情境下出于营救目的的刑讯存在着更深层次的人权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刑讯的定义、探讨现有理论的优缺点,窥探营救式刑讯中存在的人权问题,并以人权及基本权利相关理论为线索对营救式刑讯中存在的人权冲突进行辨析,结
学位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侵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利和性权利的犯罪,历来是世界各国打击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呈多发高发态势,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还对此类犯罪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刑事法律已经严厉惩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但是对未成年被害人这一群体特殊性的认识仍然不够,并没有进行系统化的特殊保护,不利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贯彻。通过规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
学位
取保候审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检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担保人或者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的一种非羁押强制措施,它在刑事司法制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自身的优越性。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制度的法律规定和适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因此,需要尽快分析我国当前取保候审制度适用的困境,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相关立法。本研究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考察我国取保候审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