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地理对象的空间地址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地址提供一种关于人、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物体的定位实现,是用来唯一标识特定兴趣点、存取和投递到特定地点及基于地点定位地理数据的一种实现,具有地名的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位置的结构化描述。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物联网、地理信息云、Hadoop大数据等新概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跨部门、跨行业、整个城市基于可视化的资源整合服务共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基于空间位置(空间地址)的可视化与共享正是资源整合共享的基础。标准化的空间位置能够提供一种更为规范的地址描述与精度更高的定位实现,是实现资源集成共享与智慧城市的基石。  但国内外对空间地址标准化的研究尚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当今的资源整合共享与智慧城市对地址标准化的要求。本文正是针对资源整合共享与智慧城市的核心问题,基于大数据处理、空间数据挖掘、动态地址建模、混合地理编码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套标准化空间地址的技术与方法,实现了地理信息大数据快速处理、空间地址自动挖掘、标准地址动态建模、空间地址全覆盖、智能地理编码、正反向精准匹配应用等目标,大大降低了空间地址采集、社会经济数据、行业信息可视化成本,为部门、行业、智慧城市可视化资源整合共享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和关键技术保障。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动态地址模型:在借鉴国家与行业分类标准基础上,对地址要素分类进行完善;在地址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方法分析地址要素的层级挂接关系,构建了一个适用范围广的动态地址模型,解决了地名描述要素和结构的规范化表达问题。  (2)混合地址编码:针对空间地址具有描述名称多样性与空间位置唯一性的特点,基于双重独立式编码方案与动态地址模型,融合传统的格网编码、随机无意义唯一码与地址描述编码三种编码方式,探索出一套混合地址编码方式,解决各传统编码方式的弊端,提供完善的标准编码体系。  (3)空间标准地址库:根据本文提出的动态地址模型与混合编码技术,为了实现动态地址模型中各层级地址要素的复杂挂接关系与混合地址编码,本文以广东省的地址数据为例,给出了空间标准地址库的设计方案。  (4)地址匹配算法:在借鉴传统分词算法的基础上,建立通名词库与字典词库,将基于通名词库的拆分算法、基于字典词库的分词算法相结合作为提高检索效率的预处理算法,并联合字符匹配算法(打靶算法与编辑距离算法组成)共同组成了本文的地址匹配算法。以广东省韶关市两区(浈江区与武江区)数据为例进行实验,对地址匹配算法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
其他文献
区域生态环境的演变及其与人类经济活动的耦合机理与反馈关系,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重要方面。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视角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是优化人地关系
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逐渐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随着我国服务业市场逐步开放,服务外资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明显,对城市空间的结构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国内外有关外资
全球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的变化必定对陆地植被生长活动产生影响,植被生长活动的变化对全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有反馈作用,而物候变化是植被生长活动状况的重要表征。中国北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实现我国第三步略目标的重大举措.水资源是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快水利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西部大开
城市是地球表面发展速度最快的地表覆盖类型,全世界现今有超过七十亿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当中。城市化进程在给全世界带来繁荣和进步的同时,也给全球的生态环境、局部气候、水资源
中国西北干旱区和中亚天山内陆河流域,河川径流主要来自山区产流,而基流是河川径流重要的稳定组成部分,是枯季径流的主要来源,且受雪冰融水补给变化的影响。雪冰产流流域,对气候变
河流水文地球化学是最为基础的研究领域,是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河流也是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反映了地表的风化侵蚀作用,而流域
青藏高原历来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关键区域,而山地冰川又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代用指标之一,通过对古冰川遗迹进行测年等研究也日益成为了解过去气候变化的一种至关重要
日益复杂的商业数据和日益扩展的地理信息应用需求,都在不断的从技术和应用两个层面上对商业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本文试图在商业GIS构建和商业地理分析方法上进
冰川物质平衡是联系冰川变化和气候的桥梁,是冰川对气候变化的直接反应,其动态变化将引起冰川末端位置、面积、冰储量及径流的变化。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全球大多数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