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扩散系数在宫内正常胎脑发育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058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初步探讨正常胎脑ADC值随孕周增加的规律及特点,旨在建立一个随着孕周增加正常胎脑不同区域的ADC值的范围,从而对胎儿颅脑异常疾病的诊断以及评价早产儿脑发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方法:对40例胎儿颅脑进行DWI扫描,胎儿孕周为24W-41W,平均孕周为31.35±3.86W,40例胎儿都经过产前超声及常规MRI检查。胎儿颅脑均未发现异常。机器使用GE公司1.5T磁共振仪,序列为平面回波,b=0和600s/mm2,扩散方向为3,通过后处理软件测量胎儿颅脑额叶白质、基底节区、丘脑、枕叶白质以及小脑的ADC值。统计学方法使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及一元线性回归。结果:孕周为24W-41W的40例胎儿额叶白质的平均ADC值为1800±214×10-6mm~2/s,基底节区为1400±100×10-6mm~2/s,丘脑为1300±126×10-6mm~2/s,枕叶白质为1700±133×10-6mm2/s,小脑半球为1400±155×10-6mm2/s,额叶白质的ADC值和其他4个感兴趣区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基底节区ADC值和额叶白质及枕叶白质的ADC值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和丘脑及小脑半球的ADC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1和p=0.18);丘脑ADC值和额叶白质、枕叶白质以及小脑半球的ADC值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枕叶白质的ADC值和其他4个感兴趣区的ADC值差异也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小脑半球和额叶白质、丘脑及枕叶白质的ADC值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孕周的增加基底节区,丘脑,枕叶白质以及小脑半球的ADC呈下降的趋势,四者和孕周具有强烈的负相关性,枕叶白质ADC值随孕周增加下降最快,丘脑及小脑次之,最慢的基底节区;额叶白质的ADC值与孕周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胎儿脑不同区域(除额叶外)ADC值随着孕周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这反映了胎儿颅脑不同区域的发育过程,可以作为评价胎儿正常脑发育的一个重要参数,同时可以建立一个关于胎脑不同区域正常发育的ADC值范围,从而为胎儿颅脑急性病灶早期的诊断以及评价早产儿颅脑发育提供正常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综合利用3.0T MRI多模态技术(free-breathing radial-VIBE、T2-TSEBLADE)在可切除性食管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临床病理分期和多模态影像学的关系,科学
背景与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