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荔之咽滴丸”由荔枝草一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利水消肿,止咳平喘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咽喉类疾病,如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等。荔枝草中主要成分为二萜类、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荔枝草中黄酮类成分为抗炎、治疗急性咽炎的有效成分,且经过提取、大孔树脂纯化后得到荔枝草提取物中总黄酮类含量达到50%以上,符合中药5类新药的技术要求。荔枝草治疗咽喉疾病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总黄酮类成分,目前对其总黄酮类成分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也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由于提取物的质量受到药材、生产工艺以及质量分析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目前不同来源的荔枝草总黄酮含量差别较大。荔枝草中的黄酮类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高车前苷,目前,由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院不能提供高车前苷对照品,本文对高车前苷的分离纯化方法进行了研究,经检测纯度达到98.5%。本文以化学指标和药效指标,研究了荔枝草的抗炎、治疗急性咽炎的效果,为荔枝草总黄酮作为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以总黄酮类和高车前苷为指标,研究了荔枝草的提取纯化工艺和检测方法,并研究了荔枝草药材、中间体及“荔之咽滴丸”的HPLC指纹图谱。根据荔枝草中总黄酮及其药效、药代动力学等基础研究,应用现代化提取、分离技术,对荔枝草进行提取分离,结合先进的成型工艺和辅料,将其制成滴丸。具体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全面阐述了本文的立题依据及意义,同时对荔枝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进行了归纳与和总结。2.工艺路线确定:以总黄酮的转移率、纯度等化学指标和中间体的药效指标为参考,比较了荔枝草水提法和醇提法两种提取方法的优劣。结果醇提法得到的中间体中总黄酮转移率及纯度均比水提法高,且比较纯化后得到两种中间体的药效,醇提法得到的中间体对二甲苯致耳肿胀的小鼠抗炎效果及对急性咽炎模型大鼠的抗咽炎效果更好。本实验最终确定醇提取大孔树脂纯化法为荔枝草提取纯化方法。3.制备工艺研究:以总黄酮及高车前苷的含量测定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提取纯化工艺,结果为:称取处方量药材,加6倍量60%乙醇提取三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合并,高速离心。减压浓缩(60-70℃)并回收乙醇至0.8 g/mL。将浓缩液通过AB-8型大孔树脂柱,上样量为每1mL树脂加样1g生药,先以2倍柱体积的水冲洗,再以7倍柱体积75%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真减压干燥,粉碎,过120目筛得中间体。以药材提取纯化得到的合格中间体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了制剂成型工艺所需辅料的品种和配比,并确定了制剂工艺的相关参数,最后确定制剂的成型工艺参数为:油浴温度90℃,滴盘温度95℃,冷却液温度15℃。依次称取药材中间体3份:PEG40004份、PEG6000 8份,以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在温度为85 ℃水浴锅中使基质熔融,加入上述中间体细粉,混匀,滴入冷却的二甲基硅油中,调整滴速,制成滴丸。用石油醚洗去滴丸表面残留的二甲基硅油,低温烘干,即得。4.质量标准研究:本部分研究了荔枝草药材、中间体及“荔之咽滴丸”制剂的质量标准,内容包括化学成分的分离、含水量测定、总黄酮含量测定、高车前苷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研究及制剂的薄层鉴别、制剂常规项目检查,最终制定了制剂质量标准(草案)。5.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研究经灌胃给药后,高车前苷在SD大鼠体内的吸收情况。结果,高车前苷在大鼠体内吸收迅速,在36 min左右很快便达到最高峰,t1/2在20 min左右,高车前苷在大鼠体内呈现双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