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预设在法律文本中的认知语用学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lbue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的立法大国。现在已经有包括宪法在内的重要法律法规有3000多部,近几年更是以每周制定一部新法的速度递增。法律文本作为法律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法律系统的完善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律文本尽可能地采用一切语言和非语言技巧来理解法律所需要贯彻的目的性价值和合理性的双重目的,语用预设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语言工具。本文尝试从认知语用的语用预设角度,对法律文本中的预设现象进行分析论证,运用关联理论对相关的法律文本中的词汇和案例使用的预设这一交际策略进行解读,从而帮助人们深入认识和理解法律文本的预设现象。   预设理论的研究涉及到语义学、语用学、语言逻辑学等诸多领域,它的应用既有理论的价值,也有现实的意义。预设理论可以解决一些语言逻辑问题,解释某些语言现象,也有利于提高人们应用语言、理解语言的能力。法律文本为语用预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大家带来了新鲜的见解和罕见的信息。关联理论把认知和交际结合起来,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人们的语言能力,更好的解释语言交际中的话语理解。因此从语用预设的视角对法律文本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借助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以文献综述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法律文本中典型的预设事例。
其他文献
概念隐喻是人们利用概念映射的机制隐喻性地构筑某一抽象领域的概念,在两个概念领域之间创立关联,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政治家们为使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政治话语,在政治语篇中
学位
近年来,对于书面语篇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特别是有关人际意义的研究层出不穷。书评,作为学术语篇中最常用的语类之一也得到了大量的关注。本文认为评价意义是学术书评这一语类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科技信息量之大不可胜数。科技论文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研究的问题或实验成果做比较系统、全面的探讨,或对某些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后,表述其成果和研究的
翻译文化转向后,译者主体性一度成为学者追捧的课题。译者主体性认为译者是翻译实践的主体,在审美、翻译策略抉择等方面发挥着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但翻译主体间性理论的
阅读理解是学好语言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掌握语言知识、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在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社会,快速阅读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非英语专业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英语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