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卫星增强GPS技术及应用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一种空间无线电定位系统。自从美国建立GPS、俄罗斯建立GLONASS之后,欧盟从2003年起计划修建新一代的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系统”。中国在成功研制北斗一代双星区域定位系统的基础上,正在筹建北斗二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对于空间无线电导航系统来说,信号衰减是限制其使用的一个先天性问题,由于通常导航卫星的轨道在20,000km高度,当信号传到地面上的接收站时会有相当大程度地衰减,因此很容易被建筑物、树木、墙和地形所遮挡。特别地对于城市内的“高楼峡谷”、隧道、室内或者较深的开挖矿区等地区导航卫星信号几乎完全消失,这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范围;而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接收机高度角的制约,使得导航卫星都保持在接收机天线较高的上方,造成GPS的垂向定位误差通常为水平方向的2~3倍。在一些对高程测量精度要求非常严格的场合,如飞机精密进出场、堤坝形变观测等,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增强。   伪卫星定位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伪卫星增强手段能够增加可见卫星的数目,改善观测卫星星座的定位图形结构,从而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扩大其应用覆盖范围。国外对于伪卫星技术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其硬件技术和理论水平都已日趋成熟,而在国内对伪卫星技术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论文以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GNSS综合测试与认证环境及用户终端产业化”(编号05dz15006)为依托,旨在对测试环境中的核心技术--伪卫星技术,进行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首先从伪卫星的硬件设计入手,进而对伪卫星增强GPS定位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伪卫星/GPS组合定位模型,最后构建了室外伪卫星增强GPS定位实验。实验的最终结果证明了伪卫星技术作为GPS系统的有益补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分析和研究了伪卫星的信号结构,以及它和GPS信号的异同,这是进行伪卫星硬件设计的前提。详细地介绍了伪卫星信号中C/A码和D码的生成和结构,及信号的功率电平,其结果对于伪卫星发射器的基带/中频模块和射频模块的设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开发了一款实用的伪卫星发射器,系统地分析了该发射器的整体架构和技术参数,针对逐个模块和子模块进行设计,完成了从基带/中频到上变频的一系列工作。并且利用设计实现的伪卫星发射器进行了实地实验,在导航电文方面使用软件接收机实时接收真实卫星的导航电文,然后利用Matlab将其修改为伪卫星导航电文,通过主控站注入到伪卫星信号发生器中,使得商用接收机可以同时锁定真实GPS卫星和伪卫星,构成共视卫星星座。   3.由精度因子入手,研究了伪卫星的加入对GPS系统观测图形结构的改善,从而提高GPS定位精度。利用矩阵理论推导了精度因子的递推特性和极值性。由于精度因子的计算包含了一个多维矩阵转置、相乘及求逆的复杂过程,本文利用在站心坐标系中方向余弦分量的三角函数性,建立优化坐标系以简化其运算复杂度。并对它们各自的计算结果进行仿真作图分析,以卫星的水平方位角和仰角为变化参数,研究各个精度因子的变化趋势。   4.伪卫星的加入可以改善精度因子提高定位精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逆向利用精度因子作为标准,来对伪卫星的选址进行优化配置。本文以项目为依托,以精度因子为理论判据,设计了一款用户交互性和灵活性都较高的选址软件。利用用户选定伪卫星发射塔的初始信息值作为系统输入,对电子地图进行全局搜索与分析,进而判断此区域是否可以作为测试区域,仿真的结果表明了此软件的有效性和可用性,这对于未来建设地面测试环境时关于伪卫星发射塔的选址问题给出了一定的解决策略。   5.对伪卫星增强GPS定位技术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有远近效应、时钟同步和多路径效应,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由于GPS导航定位方程通用的线性化方法并不很适合伪卫星导航方程,本文考虑到泰勒级数展开时的二阶残余量,分析了由于线性化误差对伪卫星定位结果的影响。提出了顾及泰勒级数展开后的二次项、二次交叉项的平差方法来改善由伪卫星导航方程的线性化所带来的误差。   6.建立了GPS与伪卫星组合相位平滑伪距差分定位算法模型,首次提出了对相位平滑中经典Hatch滤波器进行改进,考虑到伪卫星位置的独特性,对伪卫星的相位平滑窗宽度的设定应该在实测中具体进行分析。实地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组合定位算法能够显著提高独立GPS系统的定位精度。
其他文献
空间碎片环境日益恶劣,严重威胁了航天器在轨运行安全。目前,对于直径1cm~10cm之间的空间碎片既不能准确预测其运行轨道,也无法提供有效的防护结构抵御其撞击,因此,需要在轨感知系统监测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事件,判断撞击的位置和评估损伤情况。目前,在国内,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碎片高速撞击研究中心和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合作开发了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在轨感知系统样机。防护屏结构对该系统的工程应用提出了挑战,空间碎
直升机动部件综合系统是指由发动机动力涡轮、各级减速器、旋翼、尾桨以及由传动系统带动的各个附件等组成的系统,对该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计算和分析是直升机动力学设计的
可重构天线技术是近年新出现的天线技术,可重构天线可以取代原先一个平台上的多个天线,能够减少天线系统的成本、空间和重量;微带天线具有剖面薄,体积小,重量轻,易共面等优点;R
舒曼的钢琴套曲《蝴蝶》属于曲作者早期作品,包括序与十二首乐曲.作品中调性的确立有三种方式:曲首强拍出现主和弦、主持续音、非主和弦逐渐确立调性.乐曲中调性布局上有非主
在客机的初步设计阶段,机翼的气动/结构一体化设计是一个典型的多变量、高耦合度的多学科设计优化问题。一方面,它涉及到飞机外形参数、机翼结构布置参数、结构属性参数等大量
有效地做好英语课堂笔记及课后整理,对学生来讲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行为. 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做英语笔记,科学记笔记,艺术性地记笔记,充分发挥笔记的功效,提高他们学
针对当前风电叶片复合材料胶接接头易出现缺胶、脱粘等缺陷的问题,本课题采用声发射技术监测其层间胶接接头和金属/复合材料柱壳胶接接头试件的损伤破坏全过程,通过实验和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胶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声发射行为。通过实验对多种复合材料胶接接头试件的力学性能、界面破坏表征、声发射信号响应特性和有限元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对于单搭接接头拉伸破坏,实验结果表明缺陷降低了接头的承载能力
人类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等来感知世界。触觉包括力触觉、纹理触觉和温度触觉等。力触觉和纹理触觉在国内外被广泛研究并已设计出许多力触觉复现装置。温度触觉
飞行器结构的健康监测与管理(PHM)技术作为飞行器PHM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先进飞行器自主保障的核心技术。该技术利用传感器及监测装备对飞机结构的健康状态进行监测与评
一淡到彗星,人们马上想到冰冷的、拖着长长的尾巴的天体.彗星的故乡在太阳系边缘,那里距离太阳十分遥远,因此人们过去一直认为,彗星形成地的温度很低,那么组成彗星的物质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