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候要素与其Knodell组织学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YL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我国是肝炎大国,每年均有大量肝炎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已成为我国常见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严重危害我国国民的健康,是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医学问题。既往研究表明慢性肝病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病理学基础,如:肝郁、湿阻、阴虚、阳虚、瘀血的发展变化在其病理学表现方面可反映为肝脏炎症的逐渐加剧、纤维化程度的不断加重。目前,被认为是慢性肝病中最经典、应用最多的分级分期系统Knodell评分系统,对在不同读片者的组间和组内差异较小,即使病变轻微也能与正常肝组织区别,对判断病情、观察疗效和推断预后起到重要作用。根据我们过往的研究发现,腹腔镜形态学检查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可以发现临床诊断标准不能确诊的肝硬化病例,才能避免将其排除在肝硬化之外的不足,使研究结论更真实可靠,我们利用此“金标准”将肝硬化进行分期(临床前代偿期、临床代偿期、临床失代偿期),来探讨不同时期肝硬化的中医证候要素与其Knodell系统组织学评分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候要素与其Knodell组织学评分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分为肝硬化组63例(临床前代偿期组20例、临床代偿期组27例、临床失代偿期组16例)、非肝病组3例、慢性肝炎组6例,共计72例。  采用病例观察表的形式收集患者中医临床资料及诊断资料等数据;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取肝组织,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肝组织,由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经国际CAP认证)进行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嗜银染色、网染,进行Knodell组织学评分。  数据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由于组间例数差别较大,本研究多采用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用率、构成比表示,比较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a=0.05。  结果:  从一般资料来看,此次入选的患者的性别、年龄因素经检验对本次研究的结果不产生影响。  从各组的Knodell纤维化评分值看,评分值在包含新设立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在内的肝硬化各期中均为4分,与肝硬化的组织学诊断标准相符;而对照组的纤维化评分值(1.67±1.16)较低。  从各组的Knodell炎症坏死的评分值看,肝脏炎症总体评分值在失代偿期组(14.56±3.16)中最大,在临床前代偿期组(13.8±3.17)、临床代偿期组(13.48±3.79)及慢性肝炎组(9.00±4.34)逐渐略微减低,非肝病组(8.36±4.18)明显减低;界面炎或桥接炎症评分值在失代偿期组(8.81±2.17)中最高,在临床代偿期(8.07±2.46)、临床前代偿期(6.85±2.85)及非肝病组(4.73±3.17)逐渐略微减低,在慢性肝炎组(4.50±3.39)明显减低;小叶内炎症评分在临床前代偿期组(3.15±1.04)中最大,在临床失代偿期组(2.50±1.27)、临床代偿期组(2.30±1.41)及慢性肝炎组(1.67±1.03)逐渐略微减低,在非肝病组(1.36±0.81)明显减低;汇管区炎症评分在临床前代偿期组(3.80±0.41)中最大,在临床失代偿期组(3.25±0.76)、临床代偿期组(3.11±1.12)及慢性肝炎组(2.83±0.98)逐渐略微减低,在非肝病组(2.27±1.27)明显减低。  从肝硬化组中医证候要素的Knodell评分值看,肝硬化中肝脏炎症总体评分在中医证候要素“热”(14.23±2.05)中最大,在“郁”(14。06±3.48)、“瘀”(13.96±3.51)、“脾虚”(13.69±3.60)、“湿”(13.25±3.76)、“阴虚”(13.2±3.96)逐渐略微减低;界面炎或桥接坏死评分值在“热”(8.23±2.39)中最大,在“瘀”(8.04±2.56)、“郁”(7.90±2.68)、“脾虚”(7.43±2.63)、“湿”(7.39±2.86)、“阴虚”(7.0±2.83)中逐渐略微减低;小叶内炎症评分在“热”(2.77±1.30)中也是最大,在“瘀”(2.58±1.31)、“脾虚”(2.76±1.23)、“郁”(2.73±1.26)、“湿”(2.68±1.33)、“阴虚”(2.40±1.34)中逐渐略微减低;汇管区炎症评分在“阴虚”(3.80±0.45)中最大,“脾虚”(3.49±0.87)、“郁”(3.43±0.89)、“瘀”(3.34±0.92)、“热”(3.23±0.83)、“湿”(3.18±1.02)逐渐略微减低。  结论:  1、在包含新设立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在内的肝硬化各组中,纤维化评分符合肝硬化的组织学诊断标准,从组织学角度验证了本研究在“金标准”下将肝硬化分为三组的正确性。  2、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肝脏组织的界面炎或桥接坏死的程度比较重;在临床前代偿期患者中,也能明显看到肝脏组织的小叶内炎症及汇管区炎症活动;在代偿期组和慢性肝炎组中,肝脏组织仍然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炎症活动。  3、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肝硬化组的患者中,一旦“热”的证候要素的出现,反映肝组织受损伤程度最明显,而且界面炎/桥接坏死评分值最高,表明肝硬化患者可能处于明显的炎症活动期。虽然,从表面上看,各证候要素中“热”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提示临床上一旦出现了“热”,要重视肝组织的炎症及坏死情况。
其他文献
说写训练对于每一个学龄段的学生都很重要。对于低年级学生,说写训练的难度很大,因此必须扩大训练面的安排小学生进行相关练习,纠正他们的不良口语习惯。因此本文从教学实践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认为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In this paper, teaching practice, that in the oral c
悬念,原指人们在欣赏戏剧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将悬念移植到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焦急渴望的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它是学生对新知识
疟疾是全球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一些发展中国家。传统抗疟药氯喹等因疟原虫产生抗性而逐步被淘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已成为WHO指定的抗疟特效药。但是,天然药用植物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极低,约为0.4%-1.0%,因而不能满足广大疟疾流行地区对抗疟药的迫切需求。为了探讨青蒿素高产的分子机理,本研究从环境胁迫诱导青蒿素合成基因表达角度出发,利用紫穗槐二烯合酶基因启动子-β-葡
前不久,笔者到城区一所小学连续听了三节语文课。其中两堂课的开头是这样的:片断一:小学四年级口语交际《安慰与感谢》师生相互敬礼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孩子们,今天教室里
很多老师常有这样的体会:师生沉浸在热烈的气氛中,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就响了,学生会有"这节课怎么过得这么快"的感觉。这说明学生进入了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是人在活
目的:研究血脉宁对高脂血清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VEC)保护作用及P-选择素表达影响,探讨其防治动脉硬化的机理,为血脉宁的深入开发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高脂饲料加地塞米松
教师应该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活动的互动,不仅能增强学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在一定时间内,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
研究背景: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约75%为关节内骨折,6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发病以青壮年伤者为多,由于跟骨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