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建设开发,是我国西南山区省份解决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保护、生态保育和城镇化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然而低丘缓坡山地建设开发的生态问题,一直是国家部委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低丘缓坡山地建设开发必然会改变其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关联性和生态系统平衡,测算低丘缓坡建设开发前后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探讨低丘缓坡建设开发是否会导致其生态系统功能状态的变化,为科学合理地开展低丘缓坡建设开发试点工作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对项目区开发前后的实地勘测,结合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实际开发方式,功能定位等因素,筛选出10个在开发建设的典型项目区。通过对已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测算的方法进行筛选对比,根据低丘缓坡山地开发项目区的实际特点,选定适合项目区范围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测算模型,并结合项目区规划实施文本和实际开发状况对项目区开发后的地形作出相应的修改,然后对项目区开发前后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测算,得出如下结论:(1)低丘缓坡山地具有三维立体的山地、坡地等自然地理特点,不同于平原地带,所以对其进行开发施工建设会导致原有的地形发生变化,主要是坡度坡长因子的变化,项目区建成后在运行时也会产生废水、废气等污染,所以低丘缓坡山地开发项目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是水源涵养、水土流失、固碳释氧和空气净化。在测算低丘缓坡山地开发项目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时必须要综合考虑项目区开发的实际情况,选用InVEST模型、RUSLE模型测算项目区开发前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能够综合考虑项目区开发前后地形、植被、降水等因素的变化,测算结果更加准确。(2)通过对选取的典型项目区开发前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测算,发现项目区在开发前后生态服务价值明显减少,主要是因为生态用地面积的骤减导致。项目区不同的功能定位会结合不同的开发方式,因此导致不同项目区在开发前后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情况也不尽相同,功能定位为工业、加工业的项目区开发后生态服务价值减少幅度较大,功能定位为旅游业的项目区生态服务价值减少量较少。在对项目区开发前后的各生态服务功能单位面积功能量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项目区开发前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有明显改善,固碳释氧服务功能开发前后有所改善。(3)项目区开发前后生态服务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开发后项目区坡度坡长的变化、开发建设中的防护工程建设、生态保护措施等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降水量的增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此从政策措施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对云南省低丘缓坡项目区生态服务价值和服务功能的提升的对策建议,使项目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大化,将开发前后生态损益降低,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