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aN肖特基二极管的微波限幅电路设计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shuh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今主流的无线通信领域中,随着电子设备高工作频率、高集成化和小型化的发展,设备系统越来越复杂,灵敏度不断提升,为保证设备能够应对高功率微波的冲击,需要进行更加专业的微波防护设计。因此微波限幅电路在通信系统接收端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微波电路主要起控制输入功率的作用,在输入微波功率较小时保证信号的无损通过,而在接收大功率微波时进行衰减,从而保护接收系统中低噪放、混频、检波等电路的核心元器件免被烧毁,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本文研究课题对于通信系统,尤其是雷达接收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首先,作为限幅电路研究的基础,本文研究了横向GaN肖特基二极管模型。对GaN SBD器件进行测试表征、模型建立和参数提取,测试表征得到了器件的正向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电容-电压特性曲线和反向特性曲线,测试结果证明该器件开关特性稳定优秀,开启电压低至0.45V,零偏电容0.5p F,器件的截止频率高达50.5GHz,器件在-20V反向偏压下,漏电保持在20μA左右,在100μA击穿条件下,阴阳极间距为4μm时器件的击穿电压达到了150V;根据测试表征结果建立了理想二极管与寄生电容并联的GaN SBD器件模型;提取GaN SBD器件的ADS模型参数,最终得到势垒高度为0.73e V,理想因子为1.13,结电容为0.22p F,寄生电容为0.28p F。然后,在限幅电路研究中,设计比较了单级、双级、三级和四级限幅电路形式的限幅效果,最终利用肖特基二极管的整流特性,采用能显著提高限幅电路隔离度的对管形式,设计了一个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响应速度快、恢复时间短、能耐受高功率且尖峰泄漏低的无源自激励四级GaN SBD对管限幅电路,该电路实现插入损耗1.375d B,驻波特性优秀,起限电平仅0.828d Bm,限幅电平为2d Bm,在输入信号功率大于40d Bm时,依旧保持良好的限幅性能,实现了大功率稳定限幅的目标。本文还进行了PIN二极管与GaN SBD限幅电路性能比较,展现了采用本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横向GaN SBD限幅电路性能的优越性。最后,本论文设计了C波段和S波段四级GaN SBD对管限幅结构,调整电路和微带线参数最终优化得到符合限幅电路指标的S波段、C波段GaN SBD对管限幅电路。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插入损耗和驻波特性的条件下,减小了限幅电平,提高了电路灵敏度,且使其在输入信号功率大于40d Bm时,依旧保持良好的限幅性能,结论表明构建的限幅结构效果理想,对限幅器生产、通信雷达微波防护设计提供了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理想的单子叶模式植物。近20年来,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研究技术的进步,人们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这
协作频谱感知(Cooperative/Collaborative Spectrum Sensing,CSS)技术作为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的重要环节与核心技术,其开放式的感知条件面临着诸多的威胁,如频谱
2018-2019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设计缩节胺不同用量,不同施用方式处理,探讨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株型、熟相等的调节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缩节胺用量180 g/hm2并于盛蕾期+初花期(1:2)或盛蕾+初花期+盛花期(1:2:3)运筹条件下最有利于小麦后直播棉产量提高,产量比对照增加4.9-14%;产量构成因素则进一步表明产量提高是由于铃数和铃重共同增加的结果。在上述运筹方式下
冯骥才历史题材的小说都聚焦于二十世纪初天津地区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以平淡的个人经历还原历史,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状的观察。本文主要以冯骥才历史题材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中西文化碰撞的现实背景、历史小说的作品分析、冯骥才创作的时代背景三个层次对其历史题材小说做深度的解析。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式,深入研究冯骥才系列历史小说,把握作家创作所持的历史观,以及对中西文化碰撞的思考流变。全文论述冯骥才历
随着工程问题研究的精细化,对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的系统可靠性高精度定量分析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在卫星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全面地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追求卫星性能最优的
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不断发展,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问题日益突显。对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处理,国际上比较认可应用人工湿地处理的方法。在土地资源紧张的中国南方地区,人工湿地应用受限,但分布广泛的排水沟塘具有类似湿地的功能,可以缓解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本文针对南方平原河网地区密集分布的排水沟塘,以野外调查、定点监测和室内实验分析获取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稻作期排水沟塘中氮、磷的迁移转换规律,同时采用QUAL2K水质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水平的进步,芯片的集成度与规模显著提高。同时,由于晶体管密度的提高,单位面积内出现物理缺陷的概率也会变大。为了检测电路中出现的故障,采用了基于扫描链的可测性技术,通过增加辅助电路的方式,将电路中的普通触发器替换为可扫描触发器,使难以测试的时序逻辑电路变成易于测试的组合逻辑电路。然而当前由于芯片规模的巨大与电路系统的复杂,基于扫描链的可测性电路方法仍然存在测试覆盖率低,测试时间
纳米AlN颗粒作为Al的衍生化合物具有不与Al发生界面反应等优点,因此可作为具有潜力的增强体。本课题选择纳米AlN颗粒作为增强体,6061Al作为基体,通过片状化球磨Al粉体分散纳米AlN颗粒,采用压力浸渗技术制备AlNnp/6061Al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仪器进行显微组织分析,利用电子拉伸试验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测试,讨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的装配过程中需要加工各种直径的孔,其中直径大于8 mm的孔称为大直径孔,其属于难加工的孔。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使用传统钻削加工大直径孔过程中会出现纤维撕
我国在2017年发布了《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这一重大研究计划,其中“韧性城乡”计划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评估,对于进行科学的抗震加固和防震减灾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课题选用RC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在第二代基于性态地震工程(PBEE)研究框架下,对框剪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