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纳米AlN颗粒作为Al的衍生化合物具有不与Al发生界面反应等优点,因此可作为具有潜力的增强体。本课题选择纳米AlN颗粒作为增强体,6061Al作为基体,通过片状化球磨Al粉体分散纳米AlN颗粒,采用压力浸渗技术制备AlNnp/6061Al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仪器进行显微组织分析,利用电子拉伸试验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测试,讨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AlN颗粒作为Al的衍生化合物具有不与Al发生界面反应等优点,因此可作为具有潜力的增强体。本课题选择纳米AlN颗粒作为增强体,6061Al作为基体,通过片状化球磨Al粉体分散纳米AlN颗粒,采用压力浸渗技术制备AlNnp/6061Al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仪器进行显微组织分析,利用电子拉伸试验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测试,讨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通过片状化球磨6061Al粉体对纳米AlN颗粒进行分散处理。添加10wt.%正丁醇作为过程控制剂后,球磨混合粉体的片径分布范围在8-12μm之间,添加10wt.%硬脂酸粉体的片径分布在4-8μm之间,当添加正丁醇含量为7.5wt.%时,粉体片径分布在3-8μm之间,添加10wt.%正丁醇作为过程控制剂球磨后6061Al粉体保持良好的片状化形貌;在350rpm转速下球磨6小时5wt.%AlNnp/6061Al混合粉体的片径在8-12μm之间,转速为400rpm球磨6小时粉体的片径分布在2-8μm之间,在350rpm转速下球磨8小时后粉体片径在2-10μm之间,350rpm转速下球磨6小时后6061Al粉体保持良好的片状化形貌;当添加纳米AlN颗粒含量分别为10wt.%和15wt.%时,粉体片径分别分布在2-8μm和1-5μm之间。因此添加10wt.%正丁醇并在350rpm转速下球磨6小时5wt.%AlNnp/6061Al混合粉体为优化后球磨分散工艺。AlNnp/6061Al复合材料组织均匀,在电解腐蚀后复合材料中片状化6061Al被腐蚀,呈现孤岛状黑色区域,而浸渗6061Al液腐蚀后呈现连续灰白色区域,经过能谱分析得知纳米AlN颗粒分布在片状6061Al的表面;复合材料材料经过挤压后,6061Al基体晶粒明显细化,增强体分布得到改善。基体晶粒由2-20μm范围减小为1-3μm之间,晶粒取向在<111>方向存在择优取向;对挤压后材料经电解腐蚀实验,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片状化6061Al被腐蚀后呈现半连续区域,大小在1-3μm之间;XRD分析表明,复合材料主要由Al和AlN组成,同时含有少量Al2O3;透射电镜下观察到Al与AlN的界面结合良好,光滑平整,无界面反应产物。添加10wt.%正丁醇比添加10wt.%硬脂酸作为过程控制剂球磨粉体后制备复合材料的平均抗拉强度提高25%(由310MPa提升至387MPa);添加10wt.%正丁醇比添加7.5wt.%正丁醇的复合材料平均抗拉强度提升8.5%(由410MPa提升至445MPa);在350rpm转速下球磨粉体比400rpm转速下球磨粉体后制备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高出33%(由334MPa提升至445MPa);球磨混合粉体6小时比球磨8小时混合粉体后制备复合材料的平均抗拉强度高出22%(由366MPa提升至445MPa);3wt.%、6wt.%、9wt.%AlNnp/6061Al复合材料的平均抗拉强度分别为445 MPa、368 MPa和330 MPa,随着AlN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呈现下降趋势;经过热挤压处理,复合材料的平均屈服强度提高85%(由180MPa提升至334MPa),平均抗拉强度提升15%(由387MPa提升至445MPa);经过固溶时效热处理后的挤压后拉伸试样抗拉强度最高达到473MPa,经过退火处理的挤压后拉伸试样抗拉强度可达403MPa。
其他文献
二丁颗粒为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成方制剂,由紫花地丁、板蓝根、蒲公英、半边莲4味中药等量混合制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应用于火热毒盛所致的热疖痈毒、咽喉肿痛、风热火眼。本课题前期研究显示,二丁颗粒处方50%乙醇部位具有显著的降尿酸作用,但发挥降尿酸作用的药效物质尚需明确。因此,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寻二丁颗粒处方发挥降尿酸作用的药效物质、测定药效物质在二丁颗粒处方50%乙醇部位的含量,并
水力资源作为一种储存量大、能量密度高、可持续性强的绿色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水能捕获装置是一种将水能量捕捉和转换的机械装置,是水力资源开发的核心设备。研发一种启动性能优、应用范围广的水能捕获装置具有很大的意义和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制的半转机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半转叶轮水能捕获装置,并重点开展了半转叶轮水能捕获装置在静止和低速运动状态下的启动性能,旨在为半转叶轮
随着露天矿产量的增加,含顺倾弱层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针对不同露天矿特有的工程及地质特征,科学合理地分析边坡稳定性并设计最终到界边坡形态,是保证露天矿安全高效回采压覆资源的重要前提。论文以扎哈淖尔露天矿南帮变形区为工程背景,综合应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与三维数值模拟等手段方法,对南帮变形区边坡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横采南帮边坡三维稳定性影响因素;基于横采内排对失稳边坡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理想的单子叶模式植物。近20年来,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研究技术的进步,人们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这
协作频谱感知(Cooperative/Collaborative Spectrum Sensing,CSS)技术作为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的重要环节与核心技术,其开放式的感知条件面临着诸多的威胁,如频谱
2018-2019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设计缩节胺不同用量,不同施用方式处理,探讨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株型、熟相等的调节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缩节胺用量180 g/hm2并于盛蕾期+初花期(1:2)或盛蕾+初花期+盛花期(1:2:3)运筹条件下最有利于小麦后直播棉产量提高,产量比对照增加4.9-14%;产量构成因素则进一步表明产量提高是由于铃数和铃重共同增加的结果。在上述运筹方式下
冯骥才历史题材的小说都聚焦于二十世纪初天津地区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以平淡的个人经历还原历史,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状的观察。本文主要以冯骥才历史题材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中西文化碰撞的现实背景、历史小说的作品分析、冯骥才创作的时代背景三个层次对其历史题材小说做深度的解析。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式,深入研究冯骥才系列历史小说,把握作家创作所持的历史观,以及对中西文化碰撞的思考流变。全文论述冯骥才历
随着工程问题研究的精细化,对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的系统可靠性高精度定量分析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在卫星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全面地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追求卫星性能最优的
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不断发展,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问题日益突显。对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处理,国际上比较认可应用人工湿地处理的方法。在土地资源紧张的中国南方地区,人工湿地应用受限,但分布广泛的排水沟塘具有类似湿地的功能,可以缓解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本文针对南方平原河网地区密集分布的排水沟塘,以野外调查、定点监测和室内实验分析获取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稻作期排水沟塘中氮、磷的迁移转换规律,同时采用QUAL2K水质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水平的进步,芯片的集成度与规模显著提高。同时,由于晶体管密度的提高,单位面积内出现物理缺陷的概率也会变大。为了检测电路中出现的故障,采用了基于扫描链的可测性技术,通过增加辅助电路的方式,将电路中的普通触发器替换为可扫描触发器,使难以测试的时序逻辑电路变成易于测试的组合逻辑电路。然而当前由于芯片规模的巨大与电路系统的复杂,基于扫描链的可测性电路方法仍然存在测试覆盖率低,测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