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素和大黄酚靶向肝癌细胞HepG2线粒体亲环蛋白D诱导细胞死亡的机制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gy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相比,我国HCC死亡率居各国之首。线粒体作为抗癌药物的分子靶标之一备受关注,且越来越多的文献证明线粒体亲环蛋白D(CypD)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作为中药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大黄素和大黄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活性。但是,对于它们抗肿瘤的机制和体内的分子靶标还缺乏深入研究。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发现大黄素和大黄酚可以进入肝癌细胞线粒体,并通过直接上调CypD蛋白表达的方式,杀死癌细胞。研究内容如下:(1)细胞分布和诱导线粒体机能损伤:大黄素和大黄酚具有绿色荧光,因此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确定它们主要分布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而,它们可以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耗竭ATP和诱导活性氧ROS过量生成。(2)杀死肿瘤细胞的方式:通过Hoechst33342/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大黄素引起肝癌细胞HepG2凋亡,而大黄酚诱导细胞坏死。并且,大黄素促使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入胞浆中。另一方面,采用CypD的抑制剂环孢菌素A(CsA)可以抑制它们杀死癌细胞,说明CypD参与了细胞死亡的过程。其次,对于线粒体DNA(mtDNA)缺失的HepG2(ρο)细胞,大黄酚不能诱导细胞坏死,说明mtDNA参与了大黄酚诱导的坏死。(3)与CypD的相互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发现它们上调线粒体亲环蛋白D表达;加入抗氧化剂NAC、生长因子EGF(ERK激活剂)后线粒体亲环蛋白D表达减少,说明ROS和ERK参与到了 CypD的表达;分子对接实验发现,大黄素和亲环蛋白D之间存在3个氢键,结合能为-29.12 kal/mol;大黄酚和亲环蛋白D之间存在2个氢键,结合能为-11.94 kal/mol。
其他文献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脂肪肝、糖尿病三者间的关系存在争议。本研究以金昌队列为基础,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群相关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昌队列基线人群和随访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方法分析不同HBV感染模式和不同肝功状态对脂肪肝及糖尿病的影响,脂肪肝与糖尿病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优势比(OR)和风险比(HR)及
【目的】筛选影响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的评价及内部验证,同时论证保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手术的简洁性。【方法】利用医院PACS系统收录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2科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以手术时长的第75百分位数(P75)为界将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常规腹腔镜胆囊切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3(SIRT3)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BL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及3-TYP组。Sham组仅进行假手术,其余三组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分钟再灌注2小时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前1h时,3-TYP组腹腔注射3-TYP(5
目的了解金昌队列人群肥胖和血脂异常发病状况,前瞻性分析肥胖与血脂异常间的关系,为该队列人群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作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金昌队列为基础,以7275个基线血脂正常的人和3944个基线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正常的人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并完成流行病学资料、体格检查数据和生化检查
目的了解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的临床特点,加强对BD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0月确诊为BD的208例住院患者。收集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地域、首诊科室、首发症状、入院科室、病程、既往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检查、治疗药物等临床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208例BD患者
报纸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 EF)合并低钾血症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9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心血管科收住的HFp EF患者827例。根据入院时血钾,分为HFp EF合并低钾血症组和HFp EF无低钾血症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既往用药史、既往病史、血清学指标、心脏结构功能指标、心电图的差异,分析HFp EF患者合
第一部分双能量CT虚拟去钙成像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双能量CT(dual 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DECT)虚拟去钙(virtual non-calcium,VNCa)成像(技术)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方法: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37名同时接受了腰椎DE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患者的影像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T1DM)患者加用二甲双胍降糖治疗后其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及骨密度的变化,探讨二甲双胍对T1DM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揭示二甲双胍对T1DM患者除降糖外对骨组织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8月-2020年9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符合纳排标准的T1DM患者共128例,将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作为实验组,单纯胰岛素治疗组为对照组。详细采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
目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成骨细胞的凋亡密切相关,ERK5和XIAP均在成骨细胞的凋亡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目前有关于ERK5和XIAP相互作用的机制还不清楚,两者相互影响在成骨细胞凋亡中的具体作用也未见报道。本研究拟对成骨细胞内ERK5与XIAP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成骨细胞凋亡相关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方法:(1)使用相关关键词于2020年12月31日,检索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