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篮球运动已经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新的技术层出不穷,从而推动着篮球运动不断向前发展,篮球技术的发展投篮技术也就随之改变,投篮技术是整个篮球技术体系的核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是整个投篮技术的核心。
本文运用芬兰产ME6000-T4表面肌电测试仪对我国优秀青少年男篮10名运动员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肌电变化特征进行研究,为今后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运动训练实践中运用ME6000肌电测试仪测得的肌电变化作为监控和评价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状态下投篮,所测肌肉的MF(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小于在原地投篮时的MF(肱三头肌的中位频率为28.89±10.35 Hz;肱二头肌的中位频率为62.67±14.05 Hz;手伸肌群的中位频率为65.11±20.01 Hz;三角肌(内侧)的中位频率为79.88±19.08 Hz);所测肌肉在不同投篮方法下,其iEMG(积分肌电IntegralElect tomography)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肱三头肌的iEMG由原地投篮时的4.25±2.15mv/s增加到3分线外投篮时的5.31±4.82 my/s;肱二头肌的iEMG由原地投篮时的7.22±3.36mv/s增加到3分线外投篮时的8.21±3.37 mv/s;手伸肌群的iEMG由原地投篮时的10.07±4.77 mv/s增加到3分线外投篮时的11.65±3.58 mv/s;三角肌(内侧)的iEMG由原地投篮时的13.39±3.68 mv/s增加到3分线外投篮时的15.06±5.91 mv/s),但投篮方法的变化对所测肌肉的iEMG也无显著性影响(P>0.05);不同方法投篮时所测肌肉的iEMG变化特点与MF相反,所测肌肉在运动状态下投篮的iEMG大于其在原地投篮时的iEMG;肌电信号的频率特性都随着所测肌肉的机能状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主要结论:我国优秀青少年队男篮运动员在采用不同投篮方式投篮时,随着距离的增加,投篮力量的加大,投篮时部分动作发生变化:相对而言,无论是原地投篮、运动中跳起投篮、还是3分线外投篮,通过肌电分析得出不同投篮方式投篮动作都不是十分合理;在不同投篮方式的训练中,可运用表面肌电和实际投篮动作相结合对MF和iEMG及运动员投篮动作进行实时同步分析,进而改进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投篮动作技能,并进一步提高投篮动作的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