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地区差异及城乡差距的存在,中学教师的流动分布成相对不均衡状态,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文从制度化视角出发,在城乡统筹发展大背景下进行研究。研究的主题是对引起中学教师不合理流动的制度原因进行剖析,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揭示导致目前中学教师流动盲目失衡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根源,以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全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首先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介绍了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劳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以多维度视野审视该地区中学教师流动问题,突破了以往单纯讨论现象,剖析现象背后更深层的内涵。 第二章、理论基础梳理。本章介绍了与教师流动密切相关的四种理论,即劳动经济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管理学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 第三章、九龙坡区中学教师流动的特点。首先阐述了九龙坡区划分四个教育片区的现状,以2011年数据为基础从教师学历、职称、继续教育和流动教师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教师流动对社会、学校及个人的影响。 第四章、九龙坡区中学教师流动的原因分析。为了解九龙坡区中学教师的流动原因,研究者随机抽取6所中学的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分析九龙坡区中学教师流动的具体原因。同时,从制度的视角进行归因分心。 第五章、促进中学教师合理流动的制度化建设。需要在坚持公共性的总原则下,同步推进教师流动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建设。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