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消石利胆胶囊联合艽龙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及其所致的胆源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8年1月就诊于我院肝胆胰内科,确诊为慢性胆囊炎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32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1组32例,给予胆舒胶囊2粒,日3次口服;对照2组32例,给予消石利胆胶囊3粒,日3次口服;对照3组33例,给予胆舒胶囊2粒,日3次,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泌特)2片,日3次口服;实验1组35例,给予消石利胆胶囊3粒,日3次,联合艽龙胶囊2粒,日3次口服。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24例,对照4组30例,给予胆舒胶囊2粒,日3次口服;对照5组32例,给予消石利胆胶囊3粒,日3次口服;对照6组31例,给予胆舒胶囊2粒,日3次,联合泌特2片,日3次口服;实验2组31例,给予消石利胆胶囊3粒,日3次,联合艽龙胶囊2粒,日3次口服。以上患者治疗疗程均为4周。采用临床症状积分法评估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变化情况,并统计治疗效果。结果:1、非结石性胆囊炎组患者治疗后结果各组治疗结束后各症状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其中实验组1在缓解胆囊区压痛、右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口干口苦症状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与对照组3相比较,在缓解后背及右肩放射痛、嗳气、早饱及餐后饱胀、食欲不振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缓解厌油腻方面实验组1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在降低症状总积分(均值)方面,实验组1与对照组1、对照组2相比,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与对照组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上,实验组1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石性胆囊炎组患者治疗后结果实验组2在缓解后背及右肩放射痛、胆囊区压痛、右上腹痛及上腹部烧灼感、口干口苦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缓解嗳气、早饱及餐后饱胀、食欲不振、厌油腻方面,实验组2与对照组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与对照组4、对照组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与对照组4、对照组5及对照组6相比较,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值)以及总有效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消石利胆与艽龙胶囊联合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可以有效缓解腹痛及各种消化不良症状,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用药。2、消石利胆与艽龙胶囊联合治疗在缓解某些症状(右上腹痛、胆囊区压痛、口干口苦、上腹部烧灼感)方面优于胆舒胶囊联合泌特治疗组,有明显差异;在缓解早饱及餐后饱胀、嗳气、食欲不振等方面两种联合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异。3、消石利胆与艽龙胶囊联合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及其所致消化不良效果理想,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值)及总有效率差异显著,明显优于其它各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