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于传统的缫丝工艺,鲜茧直接缫丝工艺省去了烘干蚕茧的过程,既能缩短工序,节约时间成本,又能够充分利用副产物,增加额外的经济收入。因此鲜茧缫丝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由于鲜茧生丝丝胶变性小,结构不稳定,其抱合性能、清洁成绩较差,在织造过程中容易出现绸面起毛、丝条纰裂等问题,这将影响鲜茧生丝的应用范围,不能满足高档产品的质量要求。因此,有必要探讨调整缫丝工艺的方法以期获得品质高的鲜茧生丝。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产生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抱合性能的不同。提高生丝抱合性能(包括生丝抱合力和抱合稳定性),取决于生丝外围丝胶的抱合程度和丝胶的稳定性。本论文将利用对丝胶性能的研究,探讨湿热处理、微波预处理、化学试剂(戊二醛)处理对生丝性能的影响。实验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探讨湿热处理对生丝性能的影响,以干茧、冰冻鲜茧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渗透、煮茧(不煮茧)、立缫工艺生产30/33D生丝;第二部分是探讨微波前处理对生丝性能的影响,即对冰冻鲜茧进行不同时间微波预处理后再进行缫丝;第三部分是探讨化学试剂(戊二醛)对生丝性能的影响,即在立缫机上增加一个装置,使丝条在经过时能够均匀沾上不同质量浓度的戊二醛溶液。其后按照织造要求选择柔软剂HC、综合助剂EKL-200进行浸泡处理。为判断经过不同缫丝工艺制备出的生丝质量的好坏,将测试各生丝的表面形貌、抱合性能、结晶度、取向度、力学性能,从而为合理制定缫丝工艺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干茧生丝和鲜茧生丝断裂强度均超过3.5cN/dtex,平均抱合次数都在150次以上,满足基本的织造要求。经过HC浸泡后,干茧生丝的抱合次数降低了1.3%,鲜茧生丝降低了13.3%;经过EKL-200浸泡后,干茧生丝的抱合次数降低了52.3%,鲜茧生丝降低了77.6%。说明鲜茧生丝的抱合稳定性较干茧生丝差。(2)将鲜茧经过湿热处理后再进行缫丝,所缫制的生丝断裂强度均超过3.5cN/dtex,平均抱合次数超过110次,满足基本的织造要求;经过HC浸泡后,抱合次数降低了5.0%;经过EKL-200浸泡后,抱合次数降低了68.3%。结果表明,煮茧工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鲜茧生丝的抱合稳定性。(3)用微波预处理鲜茧后再进行缫丝,鲜茧生丝的断裂强度均超过3.5cN/dtex,平均抱合次数均超过130次,满足基本的织造要求;经过HC浸泡工艺后,各生丝的抱合力仍保持在100次以上;经过EKL-200浸泡后,下降幅度可低至41.2%。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鲜茧生丝的抱合性能及其稳定性。(4)在缫丝过程中用戊二醛处理鲜茧生丝,缫制的鲜茧生丝的断裂强度均超过3.5cN/dtex,平均抱合次数均在125次以上,满足基本的织造要求;经过HC浸泡后,各生丝的抱合次数均在100次以上;经过EKL-200浸泡后,下降幅度可低至43.3%。结果表明,戊二醛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鲜茧生丝的抱合性能及其稳定性。(5)采用微波预处理、湿热处理、戊二醛处理三者复合的工艺所缫制出来的生丝,断裂强度均超过3.5cN/dtex,力学性能良好;抱合力大都在130次以上,抱合较好;经过HC浸泡后,复合工艺下生丝的抱合次数降幅均低于10%;经过EKL-200浸泡后,复合工艺下生丝的抱合次数降幅比单一处理时生丝的降幅小,最低可到21.7%。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湿热处理、戊二醛处理三者相结合的缫丝工艺更能够改善鲜茧生丝的抱合稳定性。(6)制备的各类生丝的结晶度曲线形状相似,取向度在0.85~0.95范围内,说明湿热处理、微波预处理、戊二醛处理主要影响的是丝胶的结构,对丝素几乎没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湿热处理、微波预处理、化学试剂(戊二醛)处理调整缫丝工艺后,鲜茧生丝的抱合稳定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有望改善鲜茧生丝在织造过程中出现的绸面起毛、丝条纰裂等弊病,扩大鲜茧生丝的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