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指导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争取办学资源和如何最高效率地利用办学资源。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我国高校后勤体系是否有能力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高校后勤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其保值、增值的功能,关键在于实现后勤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应从产权关系界定入手,重在理顺高校后勤内部各种资产的权、责、利关系,学习和借鉴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和改革的成功经验,对不同类型的后勤资产实行分类运营与管理,实现高校后勤资产运营管理的体制转型。 本文首先对影响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产权理论进行回顾,认为西方产权理论对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安排的论述,以及企业内部不同的产权结构对企业效率影响的理论是现阶段中国国有企业以股权多元化为改革目标的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接着,从高校后勤资产的产权关系界定分析入手,指出要在产权界定中确定后勤资产的主要用途,对所有资产分类制定管理办法,实现后勤资产两个效益的双增长。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必须以法律和事实为依据,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从严从简,兼顾各方利益,使后勤资产产权界定得以顺利实现。 本文认为,观念更新是高校后勤现代产权制度安排的前提,我们必须真正解放思想,从后勤企业姓“教”与姓“钱”的不休争论中摆脱出来,在承认高校后勤特殊使命的前提下,大胆提出后勤企业姓“钱”。为兼顾效率与公平,变对生产者的“暗补”方式为补贴消费者的“明补”方式,真正做到以“教”生“钱”,以“钱”促“教”。通过对高校后勤产权制度改革的多种模式分析,运用后勤资产产权制度选择和创新的收益与成本这样一个模型,来分析高校后勤产权制度的选择问题。 在此基础上,积极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高校后勤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自身规律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和资产结构优化,整体效益提高的后勤资产产权管理、监督和营运新体制。进而提出后勤产权制度改革要启动和盘活后勤存量资产,解决好增量资产的产权归属问题;建立多级所有、分级管理的后勤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国有产权代表人再造;通过股权分散化,实现所有权主体多元化;建立起完善的后勤国有资产控制机制;真正实现后勤产权资本化运营的具体改革思路。 本文最后通过对河北大学后勤集团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分析,总结他们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