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介与企业形象研究--基于大众媒介公共性视角的分析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ys75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大众媒介的公共性为视角,研究了大众媒介对企业形象呈现的特点以及大众媒介呈现的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影响,并分析了政府、企业和受众对大众媒介呈现企业形象的控制。具体研究内容及相关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章以人的关系存在和人的价值存在为研究起点,探讨了形象的起源,研究了形象的定义及客体形象对客体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对企业形象及其对企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为:1、形象起源于人的关系存在和人的价值存在;2、提出了基于传播学的形象定义:形象是指客体价值对主体意识的显现;3、客体形象对客体的影响为:在主体存在需求的前提下,客体形象影响着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建立与否;4、企业形象是指企业价值对消费者和社会的显现;5、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影响为:在社会制度层面和市场关系层面,企业形象影响着企业的社会存在状况。
  第二章以社会的公共性和人的公共性需求为研究起点,探讨了大众媒介的起源,并以此为基础,对大众媒介的公共性进行了界定与研究。研究结论为:1、将“接受性”引入公共性研究,基于此,把“公共性”界定为:对不定多数人具有的可接受性。并提出了公共性的四种类别:具有正价值的公共性,具有负价值的公共性,既可能具有正价值又可能具有负价值的公共性,具有零价值的公共性;2、大众媒介起源于社会公共性事物的存在与个人的公共性存在;3、大众媒介的公共性是指大众媒介对不定多数社会成员所具有的可使用性。大众媒介的公共性包含有三个层面:信息层面、利益层面和媒介层面;4、大众媒介的存在是一种公共性的存在。
  第三章以大众媒介的公共性及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影响为基石,探讨了大众媒介对企业形象呈现的特点与大众媒介呈现的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影响。研究结论为:1、大众媒介对企业形象呈现的特点是大众媒介向不定多数社会成员呈现企业形象,即使企业形象具有了公开性、在场性和当前性;2、大众媒介呈现的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影响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市场关系层面。在该层面上,大众媒介呈现的企业形象通过影响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公共性来影响企业的社会存在状况;二是社会制度层面。在该层面上,大众媒介呈现的企业形象通过引发公众舆论来影响企业的社会存在状况。
  第四章以公共性为视角,即以大众媒介的公共性、政府的公共性和企业的公共性为视角,探讨了政府、企业及受众对大众媒介呈现企业形象的控制。研究结论为:1、受众控制或决定了大众媒介的公共性,而大众媒介的存在是一种公共性的存在,因此,受众控制或决定了大众媒介的存在,基于此,受众对大众媒介的控制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控制;2、基于政府的公共性本质和企业的公共性,政府或企业对大众媒介控制的背后是受众的控制,即受众的控制是第一位的、间接的,政府或企业的控制是第二位的、直接的。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政治参与视角,依据政治参与、社会冲突和社会治理的基本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性质、特点及其治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于全球化、网络化、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这一特定时代背景,通过对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分析,理清了本文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所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历来都是一个难题,对其研究现状的评述,可以
学位
建构主义学派认为,国家是具有身份和利益的实体,并且一国的国家利益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由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身份定位所形成。国家身份决定国家利益的界定,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行为。纵观今日世界,全球化的浩浩潮流奔腾不息,国家间的交往互动日趋频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早己形成。国家身份作为一种深层次的观念因素,对国家利益和国家行为的影响也必将越来越深远。可以说,国家身份是理解国家利益和行为的一个
学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步突显出来。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从哲学层面上探讨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哲学发展过程中的重点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回归成为一种必然。那么,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人类到底应该以怎样一种态度去面对自然?马克思思想的引入,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这个指导
学位
变形文学是指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感,有意打破现实常规,而借助变形的手法进行创作,同时在文本中塑造一批通过人与异类变形异化而来的形象的文学。老舍通过“变形与异化、换位与想象”的手法在《猫城记》的文本中建构了一个荒诞的“奇域幻境”和一群在幻境中生存的猫民。首先老舍对国民的生命形式进行变形,塑造了一批人性与动物性共存、丧失语言能力的猫民形象。这群猫民虽有“独异个人”和“庸众”之分,但作为生命个体的他们思
为降低烟草中噁霉灵检测中的基质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和稳定性,通过试验建立了以QuEChERS为样品前处理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为检测仪器的烟草中噁霉灵残留检测方法。样品加水浸润后,经丙酮提取、盐析试剂包除水、石墨化炭黑除杂后,采用Agilent ZORBAX 300SB-C8液相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分离,甲醇-水程序洗脱,ESI雾化,串联质谱MRM检测。结果发现,该
《明诗综》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明诗总集。本文以朱彝尊《明诗综》为研究对象,讨论《明诗综》之编撰动机、与《列朝诗集》之关系、诸家辑评之采编等问题。清高宗诏修《四库全书》,《明诗综》亦采录其中,本文结合《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出现的文本差异,对四库荟要本、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明诗综》与底本白莲泾本《明诗综》对校,细致梳理出四库诸本对《明诗综》的抽毁与删改情况,以此探讨四库诸本因其抽删之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
历史的风沙湮没了罗马广场,公共辩论的习气仍存于西方议会;革命的炮火燃烧了政论报刊,新闻评论的传统却传于当下传媒。时过境迁,无论民主的相貌容颜如何变换,其倚赖公共辩论的传统却得沿袭。卢梭费尽心思从故纸堆中推演古典民主的盛况,对古希腊罗马广场公共辩论的图景颇为怀念。卢梭的怀旧,在经历时光的洗礼后,愈发显得罗曼蒂克。直接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治理国家的古典民主,在庞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瞬间失宠。政治精英一面褫夺
学位
公共政策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体现与表达,是管理国家的工具,它服务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公共政策的执行离不开社会公众,就离不开舆论环境。大众媒体在确保公共政策顺利执行的过程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为公共政策编织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公共政策的实施;触角深入公众群体,获取反馈意见以修正、改善公共政策;站在利益外对政策执行予以监督……大众传媒就是公共政策执行的“排头兵”,“扩音器”和联系民意的“传感器”。
电影的风格在总体上可分为形式主义和现实主义,起源于二战前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因其强烈的纪实风格受到电影理论界的关注,并借助法国“新浪潮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所谓的“第六代导演”以中国特定的时代为背景,关注社会中下层的生存状态,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本文明确提出了“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这一概念,梳理出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研究的特征及局限,并尝试着从权力的视角对中国新现
学位
本文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兴起的快速城市化浪潮为研究背景,从传播学的视角关注中国城市化遽变时代的社区重塑问题,试图更有效地利用媒介的传播沟通功能构建一种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城市传播空间,从而唤醒人们的社区情感和城市归属感。  本文的主体思路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现象与问题,包括核心概念界定与重要关系阐述、城市化进程中社区传媒应用的调查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社区传媒应用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是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