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视评论的民主建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188667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的风沙湮没了罗马广场,公共辩论的习气仍存于西方议会;革命的炮火燃烧了政论报刊,新闻评论的传统却传于当下传媒。时过境迁,无论民主的相貌容颜如何变换,其倚赖公共辩论的传统却得沿袭。卢梭费尽心思从故纸堆中推演古典民主的盛况,对古希腊罗马广场公共辩论的图景颇为怀念。卢梭的怀旧,在经历时光的洗礼后,愈发显得罗曼蒂克。直接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治理国家的古典民主,在庞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瞬间失宠。政治精英一面褫夺民众的直接治理权,一面编织代议制民主的优良史话。退居国是后台的民众,每日守望着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代理民意之责逐渐转移至传媒业界。
  民主历史的多数时间是自由主义式的,自由言论、公共辩论的时代之邀,其背后的逻辑是自由与平等。传媒界接受这番邀请,高举新闻自由的大纛,载着民众的期盼,奔走于权力场周边,监视民主道途上的羁绊。世界愈渐复杂,民众劳碌不已,待到其感觉与社会真实相距甚远时,方才发现重返民主辩论场已不可能。且不论传媒业是否受控于权力压迫与商业逻辑,单是其本身的言论模式就足显封闭。在公民参与又被民主重新观照的现下社会,公共辩论与通道闭合的张力愈渐明显。麦克切斯尼希冀重建媒介体系,把公民大众重新连接起来,再建传媒民主机制。
  本文延续这样的思考,将目光转向新媒体时代的国内业界,以求寻觅恰当之言论模式,呈现民众之身影,回应代议民主下“公民参与”的邀请。经传媒选择或然率之计算,检视点被定位于电视评论,尤以央视《今日观察》为例。《今日观察》藉由互联网、通讯技术的支持,一改传统评论封闭性之弊端,于开放性言论空间中再造民主辩论。《今日观察》的基本制作思路是:观众参与,平民言论,多元互动。与传统评论相比,《今日观察》的言论模式表面看来依然是代议式的,但民众入场制造了“自己人代理”的受众心理,加上网络论坛中每期话题数以千计的点击量、回复量,从而形成了统计学层面的“多数意见”。这才在根本上符合公民参与的心理阈值。传统新闻评论虽标榜助益舆论、增进民主,但因其言论空间的封闭属性,传媒示范公共辩论之教育功能未得充分彰显,民主气质并不能渗透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今日观察》打造的开放式言论空间则优越于此,其集合电视、互联网、通讯技术的渗透优势,从而将公共辩论镶嵌于大众生活,民主教育之气息始得弥漫于社会空间。其间,公共知识获得散播,言论水平得以提高,宽容和平等的民主气质亦得培养,《今日观察》俨然已成为目前言论建制民主之传媒典范。詹姆斯·凯里将媒体描述成“民主的别称”。这种赞誉虽然言过其实,但其又在某种程度上重申了媒体的强大功效,今日之中国民众亦有此番心理预设。如此,《今日观察》又需要在影响公共政策方面作出探索,本文给出的建议是,让公权力入场,感受并参与公共辩论。即便《今日观察》选择其他路径,但其依然有许多艰辛之路要走,民众需秉持宽容之心,感受电视评论建制民主时代之到来。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的转型,国家间互动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冷战的结束带来了国际关系领域的重大变化(单极秩序)。中国在亚洲崛起的同时,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和霸权国。这种发展和变化即使没有使美中两国在体系中以一种更具协作性的方式互动,也至少密切了美中两国的关系,以便保证国际秩序的和平与稳定。美中两国的接近是通过以合作的方式打击核扩散与核技术转让、遏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禁止毒品走私的努力达成的。在接近与
1990年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教授提出“软实力”概念之后,引起了国际关系研究者的兴趣。次年,这个概念便进入中国学者的研究视野。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2005年以前国内学者对它的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但之后形成了一种研究热潮。这个热潮是由中国经济总量在国际排名的迅速上升、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增大、中国人民对国家前途的自信与期待以及中国领导人对国家软实力的强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由此,软实力
学位
立足于自由和民主关系的视角,回答能否以自由看待民主、怎样以自由看待民主这两大问题,是本文的宗旨。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找到自由和民主在价值逻辑上的相关性;第二部分,论证民主在实践过程中对自由的依存性。通过这两部分的论述,回答“能否以自由看待民主”的问题。第三部分,考察民主在实践方式上和自由的疏离性,这为回答如何以自由看待民主,使自由和民主之间能够达成“应然”的关系提供借鉴。结论部分回答应该怎
学位
白鲁恂是政治文化研究领域心理文化诠释学派的代表人物,开创了西方学者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心理文化分析。以呈现和解析白鲁恂的心理文化分析路径为目的,本文以历史主义方法从平面与纵深两个角度展开如下问题的讨论:1)白鲁恂为什么对政治文化乃至于中国政治文化产生兴趣,哪些因素影响了白鲁恂政治文化研究方法的取向?2)白鲁恂如何运用心理文化分析法研究中国政治文化?3)从白鲁恂关于中国政治文化的心理文化解释中,怎样
学位
本文基于政治参与视角,依据政治参与、社会冲突和社会治理的基本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性质、特点及其治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于全球化、网络化、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这一特定时代背景,通过对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分析,理清了本文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所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历来都是一个难题,对其研究现状的评述,可以
学位
建构主义学派认为,国家是具有身份和利益的实体,并且一国的国家利益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由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身份定位所形成。国家身份决定国家利益的界定,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行为。纵观今日世界,全球化的浩浩潮流奔腾不息,国家间的交往互动日趋频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早己形成。国家身份作为一种深层次的观念因素,对国家利益和国家行为的影响也必将越来越深远。可以说,国家身份是理解国家利益和行为的一个
学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步突显出来。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从哲学层面上探讨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哲学发展过程中的重点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回归成为一种必然。那么,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人类到底应该以怎样一种态度去面对自然?马克思思想的引入,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这个指导
学位
变形文学是指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感,有意打破现实常规,而借助变形的手法进行创作,同时在文本中塑造一批通过人与异类变形异化而来的形象的文学。老舍通过“变形与异化、换位与想象”的手法在《猫城记》的文本中建构了一个荒诞的“奇域幻境”和一群在幻境中生存的猫民。首先老舍对国民的生命形式进行变形,塑造了一批人性与动物性共存、丧失语言能力的猫民形象。这群猫民虽有“独异个人”和“庸众”之分,但作为生命个体的他们思
为降低烟草中噁霉灵检测中的基质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和稳定性,通过试验建立了以QuEChERS为样品前处理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为检测仪器的烟草中噁霉灵残留检测方法。样品加水浸润后,经丙酮提取、盐析试剂包除水、石墨化炭黑除杂后,采用Agilent ZORBAX 300SB-C8液相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分离,甲醇-水程序洗脱,ESI雾化,串联质谱MRM检测。结果发现,该
《明诗综》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明诗总集。本文以朱彝尊《明诗综》为研究对象,讨论《明诗综》之编撰动机、与《列朝诗集》之关系、诸家辑评之采编等问题。清高宗诏修《四库全书》,《明诗综》亦采录其中,本文结合《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出现的文本差异,对四库荟要本、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明诗综》与底本白莲泾本《明诗综》对校,细致梳理出四库诸本对《明诗综》的抽毁与删改情况,以此探讨四库诸本因其抽删之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