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空间观念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需要培养的十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因此,何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值得我们思考。以“图形与几何”为主要内容的空间观念较为抽象,单纯通过教师讲述,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空间观念也难以得到发展。基于概念隐喻和知觉符号理论的表述,抽象知识需要已有经验和感知觉的参与,也就是通过借助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观念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需要培养的十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因此,何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值得我们思考。以“图形与几何”为主要内容的空间观念较为抽象,单纯通过教师讲述,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空间观念也难以得到发展。基于概念隐喻和知觉符号理论的表述,抽象知识需要已有经验和感知觉的参与,也就是通过借助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也正是教学具身化的主张。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目前空间观念教学仍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离身状态下。为进一步了解小学空间观念教学的身体参与现状,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某市县域和市域两所学校的五、六年级学生和部分教师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基于教学的情境性、肉身性、交互性和生成性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外显的肉身性身体参与较好,内隐的情境性身体参与较为欠缺;县域学校较市域学校空间观念离身特征明显;六年级较五年级空间观念教学的交互性、生成性较差;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参与;成绩好坏显著影响学生的身体参与;学习负担影响学生身体的生成性参与;空间观念教学中教师具身意识充分但行为欠缺。基于访谈内容和上述调查结果,本研究分析影响空间观念教学身体参与的因素如下: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教师工作复杂多样;学生学习状态不佳。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研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策略以促进小学空间观念教学身体参与:第一,促进资源均衡配置,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调整学生学习状态;第二,打破离身的教学弊病,促进师生空间观念教学身体参与;第三,营造教育要素多向互动氛围,提升空间观念教学“对话”价值;第四,大力开展具身活动,潜移默化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实施指向空间观念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为例,通过挖掘数学本质,规划学习路径;通过学情调研,确定学习目标;设计连续活动,体现高阶思维等,最终形成优化后的教学内容编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重大战略,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改革开放的新模式,探寻新的发展经验而推进的重大决策部署。海关监管作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环,主要目的是简化国际贸易中海关监管流程、降低企业制度性行政成本、服务跨境货物和服务的自由便利流通,但经过近10年发展,目前对于自贸试验区内海关监管以理论研究为主,并没有一套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和设备数量激增,万物互联的网络架构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发展动力。而用户、设备数据和信息的安全高效流通和共享是这一发展趋势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技术保证。然而异构的系统、庞大的多样性数据、潜在的巨大通信开销为信息共享的有效性、可靠性带来极大挑战。面对这一需求和挑战,人们逐渐聚焦于分布式技术,以期于采用分布式存
考试,尤其是成规模,具有一定风险的考试,都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界我们将这种影响称为反拨作用。大冶市中考英语听说能力测试于2022年秋季正式实施,应届初三学生于次年参加测试。本文旨在研究新实施的英语听说能力测试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重点解析教师与学生对听说能力测试的了解与评价,以及对教师的教学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本文采用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展开研究。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反
<正>空间观念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十一种表现之一。所谓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空间观念的本质就是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其是学生进一步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就小学生而言,具有良好空间观念的表现主要有四点:一是能够根据空间物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即如在观察长方形黑板、长方形桌面、
孩子的学习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空间观念的建构更是如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真正触发他们的眼、脑、手、耳、口等多种感官并用,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依托亲历观察、体验、操作、刻画、表达和想象等多元表征自己所见、所感、所思、所悟、所得的几何直观感受和空间想象能力。只有这样,空间观念才能真正得以建构,高效课堂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数学深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离不开问题的解决。数学教材中的拓展题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切一切、拼一拼的方法,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在活动中学习,在操作中感受。
空间观念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鉴于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或不足、或较弱、或缺乏的现状,教师应以动手操作为抓手、以观察实物为契机、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此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目的 了解国内目标体温管理(TTM)的发展现状和变化规律,分析该领域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方法 以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7月1日的核心期刊论文,借助CiteSpace和NoteExpress软件,采用共词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3 548篇,提取高频关键词25个,形成有意义的4个聚类:TTM的内涵与外延、TTM的适用情境、TTM的临床分
数学DIY活动课程《纸片积木》,在"我观察""我会拼""我创造"的动手操作中,激发"我抽象""我想象""我推理"的思维中,让孩子在生活原型中,建立空间观念;在动手操作中,强化空间观念;在综合运用中,提升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