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硕士学位论文以一种新型吸附材料——活性碳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ACF)为基础,以吸附、分离与处理环境污水中无机及有机污染物为目标,对其表面分别进行了化学修饰和纳米TiO2固载改性,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主要内容包括:1.低温条件下由TiCl4直接水解制备了金红石相纳米二氧化钛(TiO2),同时将其负载于ACF上得到TiO2/ACF复合光催化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ray衍射仪(XRD)、热重量分析仪(TG-DT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所得复合光催化剂晶相和粒径、表面形貌、TiO2负载量、元素组成及结合态进行了表征分析。SEM照片显示二氧化钛在ACF上以纳米团簇的形式均匀附着;XRD结果表明所得TiO2/ACF中TiO2的微晶尺寸为7.02nm,350℃下煅烧后金红石相TiO2结晶更好,微晶尺寸为9.88nm;TG曲线显示TiO2在复合光催化剂中的百分含量为46.89%,在ACF上的负载量为0.88g/gACF;XPS分析表明钛元素以Ti4+(即TiO2)的形式存在。将煅烧后的TiO2/ACF应用于未通氧条件下有机染料茜素红S(alizarin red S,ARS)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TiO2/ACF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此光催化剂完美结合了ACF的特殊微孔结构所具有的强吸附能力和TiO2的光催化性能,且制备和负载方法简单、方便、能耗小。2.开创性地利用酰化、氨解两步有机反应在ACF表面接枝酰胺进行修饰改性。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改性前后ACF的表面官能团结构和元素结合态及含量变化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ACF表面成功地引入了酰胺。将改性后的ACF(NH-ACF)应用于水体中Cu2+离子的去除处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检测了所处理溶液中的Cu2+离子浓度变化,进而得出Cu2+离子在NH-ACF上的最大吸附量qmax。实验表明,改性后的ACF比改性前对Cu2+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约是改性前的1.5倍。改性ACF吸附能力的提高可归功于所接枝的酰胺中N原子与Cu2+形成了配位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