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住宅建筑评价体系本土化研究—基于天津市绿色住宅建筑评价体系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性的生态和能源危机让全世界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人类的生存岌岌可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世界各国相继开始研究并探索绿色建筑,以此来应对日渐加重的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绿色建筑成为世界建筑业中解决资源能源利用、保护环境、提高建筑能耗利用效能和提供健康宜居住区的具体途径。在对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后,我国从建筑节能起步,开始了绿色建筑实践以及评价的相关工作。  住宅在我国建筑业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住宅产业已经成为支持现代经济的关键领域,同时,也是支持我国全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绿色住宅在住宅总量中的比重,保护资源和环境,致力于人居环境以及建筑品质的改善是当下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而面对当下国内众多对“绿色”概念的炒作,使得针对住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存在尤为重要。住宅作为人一生中生活的重要载体,建设量巨大,其必须适应不同地域环境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造就了住宅多样化的本土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绿色住宅评估标准,对推动绿色住宅建筑的深层次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在对大量绿色住宅分析后提炼出了一些本土化影响因子;继而立足天津地区,通过对现行国内外绿色住宅评价体系的建立背景、框架结构、指标条文、评分方法以及实践案例的分析,对天津地区绿色住宅评价标准的本土特点进行剖析解读,试图从中剥离出其本土化特征,并对相应指标要求其进行优化,给其他地方性绿色住宅建筑评价标准的本土化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使之能够对地方绿色住宅的建筑设计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认证,推动绿色住宅建筑及其评价标准的本土化发展。另外,在对天津地标的条文分析优化后,通过对项目实例的研究对比,将天津市不同星级的绿色住宅建筑进行了适用条文的组合研究,并尝试进行增量成本分析,为建筑师在前期设计阶段对建筑的星级评定的判断上提供帮助。在最后落脚到结合本土化评价标准的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研究上,提出结合标准的本土化设计优化策略。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弊端,认为拓展规划的社会学内涵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出路,因此,本文从“社区视域”研究小城镇,首先分析了小城镇社区的要素构成和结构,回顾了
论文主要分成以下几部分:第一章为导论,首先分析当今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并结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及其发展脉络,提出该文的研究视角、内容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外部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国内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居住外环境设计实例,但是河西走廊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气候特
纸马是中国民间漫长信仰实践的产物。约自两宋时期至二十世纪初,人们对纸马的使用至少持续了9个世纪。此后,随着社会文明的更迭,纸马才逐渐从国人的生活中淡出。  本文选择以
本文从西方现代美学中的“表现主义”出发,通过分析表现主义美学在西方现代艺术和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寻找出当代西方建筑中的多元化、先锋性、反理性等各种倾向背后的美学动因
该文以实践为契机,通过城市形态理论的学习,以城市形态、城市设计理论为基础,运用整体、地区、文化等观念来认识、研究城市景观.一方面强调城市景观的整体性、动态性;另一方
1987年柏林国际建筑展,简称IBA,是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推光式改造”之后在城市改造方面的一次谨慎和批判的尝试,主题是“内城作为居住场所”。它试图建设近人尺度的高艺术
学位
19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地区逐渐成为经济潜力巨大、发展迅速的区域,同时也是用地矛盾最为集中、生态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区域.由于我国城市地域长期以
近年来全国各地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农业产业调整的目标,进行了大量的农业园区建设实践。农业园区的规划工作由于自身较强的学科交叉特性以及技术规范的缺乏,导致规划成果形
学位
当今,旅游业作为一种产业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些历史文化遗产景点成为人们旅游热点。如何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以及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载体城市之间的关系,是需要我们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