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芍药散治疗嗅觉障碍的实验研究和嗅觉障碍患者情绪障碍的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当归芍药散治疗嗅觉障碍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小鼠的嗅觉障碍是否有治疗作用。方法:选取30只雌性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当归芍药散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当归芍药散组小鼠腹腔注射3-甲基吲哚(150mg/kg)以诱导嗅觉障碍,空白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同体积玉米油。当归芍药散组小鼠接受当归芍药散灌胃,模型对照组小鼠使用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小鼠不予处理。观察节点分别为造模前及干预后第7、14、21、28天,行找球实验以评估小鼠嗅觉功能,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观察嗅上皮厚度,行嗅觉标记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观察嗅觉标记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前各组小鼠找球时间均无显著差异,造模3天后,当归芍药散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找球时间显著延长(290.70±25.18 vs 299.0±3.16,P<0.05);灌胃第7、14天后,当归芍药散组小鼠找球时间短于模型对照组(289.90±13.54 vs 299.60 ±0.70,261.20±24.12 vs281.90±15.05,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灌胃 21 天和 28天后,当归芍药散组小鼠找球时间均显著短于模型对照组(163.40±10.34 vs 280.90 ±13.82,126.70 ± 26.80vs272.30±22.44,P<0.05)。嗅上皮厚度测量结果:第 7 天时,当归芍药散组小鼠嗅上皮厚度大于模型对照组(20.90±1.33 vs 19.68±0.84,P>0.05),但无统计学差异;给药第14天、21天、28天时,当归芍药组小鼠嗅上皮厚度大于模型对照组(32.94±2.15vs21.02±1.43,39.08±3.02 vs22.98±1.33,47.26±2.98 vs 26.09±2.20,P均<0.05);当归芍药散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嗅上皮厚度在第7、14、21及28天时均小于空白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嗅觉标记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情况:模型对照组小鼠在给药7、14、21、28天时,嗅上皮嗅觉标记蛋白阳性细胞数量表达极少;当归芍药散组小鼠在给药第7、14天时,嗅上皮及神经束嗅觉标记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极少,但在给药21、28天时当归芍药散组小鼠小鼠嗅上皮嗅觉标记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数量明显增多。结论:当归芍药散对3-甲基吲哚诱导的小鼠嗅觉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第二部分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与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情绪障碍的研究目的:观察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postviral olfactory dysfunction,PVOD)和慢性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itis,CRS)伴嗅觉障碍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对门诊的PVOD患者(n=20)和住院的CRS伴嗅觉障碍患者(n=43)进行研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发病方式等人口学和临床资料,采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ino-nasal outcome test-22,SNOT-22)、T&T 嗅觉功能测试、Zung 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 Zung 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评估患者的鼻部症状、嗅觉功能、焦虑和抑郁状态。结果:PVOD患者的平均SNOT-22评分、嗅觉察觉阈及嗅觉识别阈分值均低于CRS伴嗅觉障碍患者(17.64±6.42 vs 30.42±12.08、1.58±3.42 vs 3.40±3.52 和 3.58±3.07 vs 2.16±3.51,P<0.05),但PVO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百分比、SAS评分和SDS评分均高于CRS伴嗅觉障碍患者(45%vs 14%、49.83±6.59 vs 43.97 ±4.50、52.21±7.83 vs 46.40±9.50,P<0.05)。PVOD 和 CRS 伴嗅觉障碍患者出现轻度焦虑的百分比分别为45.0%和11.63%,轻度抑郁分别为20%和11.63%,中度抑郁百分比分别为20%和2.33%,焦虑且抑郁分别为30%和2.33%。PVOD患者中多数患者病程小于3个月(75%)、多为突然发病(85%)、鼻腔通气情况多为良好(85%),而CRS伴嗅觉障碍患者中多数患者病程大于24个月(65.1%)、发病方式多为缓慢发病(76.7%)、鼻腔通气情况多数为差(69.8%);PVOD患者SNOT-22评分与SD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SAS评分无显著相关性,CRS伴嗅觉障碍患者SNOT-22评分与SAS、SD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两种疾病与T&T评分、性别、发病方式及鼻部通气情况均无显著相关性。将PVOD和CRS伴嗅觉障碍患者(n=63)汇集在一起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嗅觉障碍病程与SAS和SD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SNOT-22评分与SAS和SDS评分均呈正相(P<0.01);年龄与SA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SDS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相较于CRS伴嗅觉障碍患者,PVOD患者SAS、SDS评分以及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百分比更高,病程、年龄、性别和SNOT-22评分可能会影响嗅觉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其他文献
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人数正逐年递增。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与肥胖、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西医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治疗主要以降尿酸为主,但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药物不良反应多、副作用大,且个别药物价格昂贵,而中医药在防治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方面有
学位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疲劳情况和工作能力与寒热证候及疾病特征的关系,并分析AS患者疲劳情况和总工作生产力损失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指导AS患者的治疗,减轻患者、家庭、社会的负担。方法:采用双向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2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确诊为AS的260例患者。记录AS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
学位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扩大,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老年患者往往伴有一些基础性疾病,这对手术患者的治疗管理产生了一定的难度。故术者需要选择手术风险低、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来降低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手术风险,临床及文献表明责任节段融合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在责任节段融合术的基础上,考虑辅助中医药益气活血通督,调整患者整体状态,以增进疗效、促进恢复。本研究将补阳
学位
研究背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因不同病理生理机制所致、具有多样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累及周围神经引发周围神经病变,涉及心脏自主神经时会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表现为心脏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之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由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自主神经病变发病隐匿或者症状较轻而经常被临床忽
学位
研究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探索现代中药治疗肥胖型PCOS的遣方用药思路,为临床治疗的药物选择和新药开发提供一定参考;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药治疗与相关西药治疗肥胖型PCOS相比优势所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由2位研究员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2月10日国内外数据库关于中药治疗肥胖型PCOS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排标准
学位
目的 本研究通过挖掘民国以前的古代医籍,整理并归纳其中关于肺系疫病的条文,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索中医治疗肺系疫病的治法和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新型肺系疫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方法 通过中华医典V5.0检索民国以前医学典籍,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治疗肺系疫病的条文,将医案信息录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将条文中记载的症状、治疗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建立数据
学位
目的:本研究以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以益气疏风降肺方为主要手段对其进行干预,通过测定模型小鼠肺胃组织P物质的表达水平、肺胃组织病理形态的观察等研究本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小鼠肺胃组织病理变化及P物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本方肺胃同治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入5组:空白对照组、造模对照组、益气疏风降肺组、奥美拉唑组和TRPA-1抑制剂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
学位
背景: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居全球第二位,死亡率居全球首位。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pulmonary 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PLCNEC)约占所有肺癌的0.3%-3%,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的特点,部分患者就诊时即是晚期,无手术治疗的机会,预后较差。既往研究表明,PLCNEC患者多见于老年男性吸烟患者,其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
学位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慢阻肺)是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是目前全球三大死因之一。临床根据症状、肺功能、急性加重风险和合并症将其分为急性加重期以及稳定期。其中稳定期是指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6周内未出现急性加重。频繁急性加重的患者生活质量较差,
学位
研究背景:偏头痛以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偏头痛具有发作-缓解的特点,发作期给患者造成直接的疾病痛苦和经济负担,是临床防治的重点。偏头痛发作期的治疗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因为偏头痛发作时多不在医院,因此干预措施的便捷性和可及性是影响其使用的重要因素。偏头痛发作期的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等,对于缓解偏头痛发作具有较好的效果,但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专业性强而可及性不高。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