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风摩膏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_go_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偏头痛以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偏头痛具有发作-缓解的特点,发作期给患者造成直接的疾病痛苦和经济负担,是临床防治的重点。偏头痛发作期的治疗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因为偏头痛发作时多不在医院,因此干预措施的便捷性和可及性是影响其使用的重要因素。偏头痛发作期的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等,对于缓解偏头痛发作具有较好的效果,但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专业性强而可及性不高。同时,偏头痛发作期多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因此口服治疗药物患者的接受度较差,也因其较多的副作用成为影响其临床使用的重要原因。本团队前期在《金匮要略》“头风摩散”的基础上初步研制头风摩膏,但对其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未进行规范评价。研究目的:(1)评价头风摩膏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有效性;(2)评价头风摩膏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参照 Guidelines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for controlled trials of acute treatmentofmigraine attacks in adults:Fourth edition进行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病例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头风摩膏)和对照组(甘油安慰剂)。在偏头痛发作时,两组分别取头风摩膏、安慰剂适量(绿豆大小,约1 g)涂抹于两侧太阳穴和风池穴,各部位按揉30秒,每例患者使用3次。记录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期病情(头痛VAS评分、头痛程度分级、疼痛部位、诱因、伴随症状、证候评分等)、3次治疗后情况(每次使用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24小时头痛VAS评分、头痛程度分级、伴随症状及48小时内头痛复发情况等)。患者用药2小时后仍疼痛难忍可以服用止痛药物,所有在试验期间服用的药物名称、服用时间、剂量都需详细记录,随时记录不良事件。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以用药2小时头痛缓解人数比为主要疗效指标,以用药起效时间、用药后2小时头痛消失率、48小时复发率、两组用药后VAS评分比较、伴随症状评分比较等为次要疗效指标。研究结果:共39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治疗组中1例因未按规定使用止痛药物脱落(自行退出),故本研究中ITT数据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PPS数据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20例,SS数据集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本研究中对药物有效性的评价采用PPS数据集进行统计分析,安全性评价采用SS数据集进行统计分析。(1)人口学资料:治疗组男性7例(36.84%)、女性12例(63.16%),对照组男性5例(25.00%)、女性15例(75.00%);整体病例平均年龄36.76±11.23岁,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年龄均值分别为38.49± 11.68岁和35.32±10.55岁。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基线期病情:病程方面,整体病例平均病程为10.13±8.70年,治疗组平均病程为11.68±9.86年,对照组为8.65±7.14年;基线期VAS评分方面,治疗组为5.67±1.07分、对照组为5.45±1.13分;基线期头痛程度分级方面,治疗组轻度头痛6例(31.58%)、中度头痛10例(52.63%)、重度头痛3例(15.79%),对照组轻度头痛8例(40.00%)、中度头痛9例(45.00%)、重度头痛3例(15.00%),均以轻、中度疼痛为主;两组基线期伴随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为1.53±1.85分、对照组为1.40±1.39分。经比较,两组病程、基线期VAS评分、头痛程度分级及伴随症状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疗效分析:①头痛缓解率。治疗组头痛缓解病例8例(42.10%)明显优于对照组3例(15.00%),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头风摩膏对偏头痛发作期有明显缓解作用。②起效时间。统计治疗组病例三次用药后自觉起效时间,分别为16.05±11.11分钟、15.53±10.06分钟及14.21±11.39分钟,整体平均起效时间为15.26±10.09分钟,起效时间相对稳定。对照组三次用药后分别有8例、8例、7例反馈没有明显效果,无法统计起效时间。③头痛VAS评分。治疗组三次组用药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24小时VAS评分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第二次、第三次用药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④头痛缓解病例特点。治疗组2次及以上用药后2小时头痛缓解50%以上病例共8例,其中,男性2例(25.00%),女性6例(75.00%);平均年龄40.00±12.39岁,平均病程7.25±4.84年;头痛程度轻度3例(37.50%)、中度5例(62.60%)、重度0例;疼痛部位前三位依频次为头两侧及太阳穴(5例)、前额及眉棱骨(4例)、顶部(1例);疼痛类型前三位依频次为胀痛(4例)、刺痛(3例)、跳痛(1例);证候类型前三位依频次为风证(6例)、郁证(4例)、瘀证(3例)。(4)安全性分析:本项研究中治疗组有3例在使用后出现轻度灼热感,均于停止使用后10-20分钟消失,再次使用时未再出现,说明头风摩膏的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研究结论:(1)头风摩膏外用按揉太阳穴、风池穴的治疗,对于偏头痛发作期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可较短时间内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疼痛情况及伴随症状。(2)头风摩膏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缓解病例以中度头痛为主,疼痛部位以头两侧及太阳穴、前额及眉棱骨多见,疼痛类型以胀痛、刺痛最多。(3)头风摩膏临床应用相对安全。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评估和对比毫针联合火针疗法与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疗法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以评价毫针联合火针疗法治疗本病的近期疗效、4周后随访的远期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使用毫针联合火针疗法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提供客观依据和有力证据,拓展治疗思路。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64例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毫针联合火针疗法)与对照组(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疗法)。研究周期为
学位
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人数正逐年递增。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与肥胖、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西医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治疗主要以降尿酸为主,但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药物不良反应多、副作用大,且个别药物价格昂贵,而中医药在防治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方面有
学位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疲劳情况和工作能力与寒热证候及疾病特征的关系,并分析AS患者疲劳情况和总工作生产力损失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指导AS患者的治疗,减轻患者、家庭、社会的负担。方法:采用双向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2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确诊为AS的260例患者。记录AS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
学位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扩大,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老年患者往往伴有一些基础性疾病,这对手术患者的治疗管理产生了一定的难度。故术者需要选择手术风险低、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来降低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手术风险,临床及文献表明责任节段融合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在责任节段融合术的基础上,考虑辅助中医药益气活血通督,调整患者整体状态,以增进疗效、促进恢复。本研究将补阳
学位
研究背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因不同病理生理机制所致、具有多样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累及周围神经引发周围神经病变,涉及心脏自主神经时会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表现为心脏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之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由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自主神经病变发病隐匿或者症状较轻而经常被临床忽
学位
研究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探索现代中药治疗肥胖型PCOS的遣方用药思路,为临床治疗的药物选择和新药开发提供一定参考;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药治疗与相关西药治疗肥胖型PCOS相比优势所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由2位研究员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2月10日国内外数据库关于中药治疗肥胖型PCOS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排标准
学位
目的 本研究通过挖掘民国以前的古代医籍,整理并归纳其中关于肺系疫病的条文,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索中医治疗肺系疫病的治法和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新型肺系疫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方法 通过中华医典V5.0检索民国以前医学典籍,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治疗肺系疫病的条文,将医案信息录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将条文中记载的症状、治疗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建立数据
学位
目的:本研究以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以益气疏风降肺方为主要手段对其进行干预,通过测定模型小鼠肺胃组织P物质的表达水平、肺胃组织病理形态的观察等研究本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小鼠肺胃组织病理变化及P物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本方肺胃同治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入5组:空白对照组、造模对照组、益气疏风降肺组、奥美拉唑组和TRPA-1抑制剂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
学位
背景: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居全球第二位,死亡率居全球首位。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pulmonary 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PLCNEC)约占所有肺癌的0.3%-3%,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的特点,部分患者就诊时即是晚期,无手术治疗的机会,预后较差。既往研究表明,PLCNEC患者多见于老年男性吸烟患者,其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
学位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慢阻肺)是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是目前全球三大死因之一。临床根据症状、肺功能、急性加重风险和合并症将其分为急性加重期以及稳定期。其中稳定期是指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6周内未出现急性加重。频繁急性加重的患者生活质量较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