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形状特性与注意力机制的伤痕检测算法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along88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飞机已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役的飞机由于长时间飞行,其表面蒙皮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多种类型的损伤,这些飞机表面蒙皮的损伤对飞行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及时地发现这些损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目视伤痕检测方法,检修效率低,人工工作量较大,采用自动化的伤痕检测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修效率。伤痕检测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属于目标检测问题。传统的目标检测算法通常采用人工设计的特征,但对于不同场景或应用,人工设计的特征较多地依赖人的经验,特征表达和泛化能力相对较低,分类或检测性能不足。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获得了广泛关注,并在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引用。针对飞机表面蒙皮伤痕检测问题,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伤痕检测准确率较低的原因并进行相应改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针对预测检测框定位准确度与其置信度相关性较低的问题,本文设计预测检测框定位准确度的分支网络与双阶段坐标回归分支结构,根据定位准确度预测分支的预测值与坐标回归分支在第一阶段预测的坐标概率分布,对检测框分类置信度进行重新计算。所设计的分支结构能够降低坐标回归的难度,使得检测框根据置信度的排序更加准确,从而保留与真实框重合度更高的检测框,提升检测框定位准确度。针对回归损失函数部分作用域梯度不变与回归分支正负样本不均衡的问题,本文设计了梯度自适应回归损失函数和均衡回归分支正负样本的损失函数,加速模型训练过程收敛,增强定位准确度高的样本框在分支训练中的权重,提升检测准确度。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目标检测基础网络的特征表达能力,本文设计多维度通道注意力模块,以增强模型特征图中包含的位置信息提高算法的检测准确度。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在飞机伤痕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模型能够增强检测框定位准确度,在飞机伤痕图像上提高了伤痕检测的准确率,mAP达到55.02%,相比于ATSS算法提升了 1.67%。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卡瑞利珠单抗注射剂联合手术治疗Ⅱ/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试验组31例.对照组给予50.0 mg·m-2奥沙利铂,静脉注射,每2周1次+75.0 mg·m-2多西他赛,静脉注射,每2周1次,共进行4次化疗;试验组给予卡瑞利珠单抗每次200 mg,首次注射后间隔4周,随后每2周给药1次,共进行4次治疗.末次给药后4周左右,2组患者均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颈胃吻合术.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围术期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过程中
综合感应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和通信能力于一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实现6G时代“泛在覆盖”网络的关键技术。但是在考虑传感器上行传输时,传感器的能耗受限是限制网络传输性能的关键瓶颈。研究人员将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引入无线传感器网络,利用无人机的机动性与高空优势,与传感器建立更好的通信链路。在保证传输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无线传感器的发送功率,节省上行传输能耗
目的 探究槲皮素(QU)通过调控WEE1蛋白激酶(WEE1)在宫颈癌(CC)细胞生长中的作用.方法 将Hela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NC组和实验组+WEE1组.对照组正常培养,实验组用50μmol·L-1的QU处理,实验组+NC组先转染空载质粒,再采用50μmol·L-1的QU处理,实验组+WEE1组先转染WEE1过表达质粒,再采用50μmol·L-1的QU处理.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WEE1 mRNA的表达;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
Android操作系统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手机操作系统,它吸引着众多开发者开发各种功能的应用程序。但伴随出现的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发展迅速,需要有效的检测方法阻止恶意应用程序发布到应用市场。当前的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技术对应用功能类别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过度依赖恶意应用之间的相似性,忽视了同一类别的良性应用在功能实现上具有的相似性,导致当前研究提取的特征虽然数量大,但泛
肿瘤急症是由肿瘤本身或肿瘤治疗引起的紧急情况,患者常需要尽快接受医疗干预以免病情严重恶化甚至死亡.因为恶性肿瘤或经抗肿瘤治疗,患者往往身体虚弱、凝血功能改变、免疫功能下降等,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为脆弱.肿瘤急诊医学的范围包括经典的肿瘤急症(如肿瘤溶解综合征、上腔静脉综合征或恶性肿瘤高钙血症)、肿瘤伴随疾病、抗肿瘤治疗不良反应、并发疾病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问题(如症状控制和生活质量)等的诊断和管理 [1].同时,肿瘤治疗的进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毒性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