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型语言教学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使学生在有目的的交际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报告作为任务型教学的环节之一,对任务型教学的成效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外大部分关于任务型教学的研究几乎没有对这种教学中的报告环节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更不用说对不同的报告方式进行研究了。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的报告方式是否对任务型口语教学具有不同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如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任务型教学的报告环节,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本研究参与者为三个自然班,共87名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其中一个班被随机定为控制班,采用非任务型教学法(PPP approach),该班中选取的24名学生构成了控制组。另两个班为实验班1和实验班2,均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两个班只在报告环节不同,即实验班1是由学生们在任务组内自己选择报告人,而实验班2是由教师任意抽取任务组学生进行报告,各小组的学生没有权利决定报告的人选。同样,从这两个实验班中各抽取了24名学生构成了实验组1和2。三个组在起点口语水平、任课教师、教材、授课时间等方面都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验前后,对三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两次口语测试。研究者对受试的口语产出进行了录音、录像,转写,标注和评分。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受试的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协方差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与非任务型教学法(PPP approach)相比,任务型教学法不仅能显著地提高中国大学生的总的口语水平,而且也能显著地提高学生口语的准确性和流利度。但是,在促进学生语音进步的方面,任务型教学只有微弱而不显著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在同样使用任务型教学的两个组之间,由教师任意抽取小组报告人的方法要比由各小组成员选择报告人的方法更能显著地提高学生整体的英语口语水平及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尽管前者对学生的英语使用的流利度和语音的促进作用只有微弱而不显著的优势。本研究的结果对中国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英语教师应该在实际的英语口语教学中积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并重视报告环节对口语教学的重要作用,选用更具有促进作用的报告方式来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