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是对传统填埋技术的改进,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的:基于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研究一种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工程原则的厌氧-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工艺。内容及方法:(1)利用自制的生物反应器填埋模拟装置进行工艺调试运行,研究厌氧—好氧反应器填埋的最佳生物转化条件、厌氧阶段渗滤液降解规律、填埋产气规律及好氧阶段脱水脱臭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反应器微生物生态;(3)根据试验数据,结合微生物动力学及物料衡算等进行数值模拟;(4)基于试验结果探讨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结果:(1)基于渗滤液回灌的厌氧填埋,每日回灌1次,每次10~13L;8周左右垃圾挥发性有机固体成分由40.5%下降至20%;渗滤液pH值6周后可自调节至6.7以上,COD浓度17周后降至峰值的6%,BOD5/COD降为0.1,NH3-N呈波动趋势;累计甲烷产量为44%。(2)基于强制通风的好氧填埋,通风量为6~8×10-3m3/min,每日通风10h;通风23d后,垃圾层产生的恶臭浓度降为19,氨气浓度降为0.33mg/m3;垃圾层水分降至11%;通风尾气导入渗滤液调节池中可去除80%的NH3-N浓度;垃圾基本达到农用堆肥标准。(3)厌氧-好氧反应过程经PCR扩增ITS片段得到RISA图谱分析,厌氧阶段有4个优势类群,一些兼性菌类群在厌氧-好氧阶段均起到重要的作用。结论:本文研究的厌氧-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能够加速生活垃圾稳定化过程,大幅降低渗滤液的处理难度,能快速稳定地产气,垃圾经过好氧通风后,填埋体产生的恶臭气体浓度可以达到相关标准,水分大量去除,垃圾开采利用后填埋场地可循环使用。厌氧-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工艺在技术经济上是可行的,但还应通过进一步的中试才能应用于工程实际。
其他文献
快速复电是在配电网络出现问题故障后采取合理举措迅速恢复电力供应,为了更快速的恢复供电,减少经济损失,就必须对造成停电事故以及各类故障的具体成因进行分析总结。为此应
随着国际航运业务的发展,船员数量的增多,船员在船上出现工伤事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现有的船员社会保险立法十分匮乏,无法保障船员的合法权益.本文根据司法判例,总结船员保险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 ,对带错层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结构计算、抗震措施作了重点介绍 ,并提出作者对类似工程的看法
煤炭作为一种能源,既可以选择铁路等运输方式运到消费地燃煤电厂,发电后再通过电网输送到终端用户;也可以选择在煤炭基地建设坑口电站就地发电,然后通过电网将电能远距离输送
"互联网+"便捷交通加快互联网与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首先针对公路客运出行行为特征,分析了影响出行者对"互联网+公路客运"接受度的因素。其次,基于广州出行者对"互联网+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针对我国水产品中存在的氯霉素类抗生素药物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水产品出口受到限制。为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克服
政府与公众关系的演变,折射出行政文化变革的价值取向,而行政文化是决定一个行政体系的结构、过程、程序以及行政主体行为观念的深层原因,它的变革必将对中国行政现代化产生
容积率是目前建设项目中控制地块建筑容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而容积率又分为"计容积率"和"不计容积率"两部分。针对以"计容"和"不计容"为依据的规划设计管理现状,从其概念、技术
摘 要: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音乐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的方法来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获得大量音乐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美国“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实验者科尔曼认为:儿童天生带有热爱和探索音乐的倾向,只有这种自然的倾向由于后天非自然的强化和训练,大多无法保持。创造性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
通过对《诗经》305篇经典诗作进行文本细读,会发现"诗三百"中存在一个贯穿全书的创作原则。这个创作原则不是浪漫主义,而是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与近现代国内外文学理论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