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反”运动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_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1年11月至1952年10月,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上海市发动了一场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运动,史称“三反”运动。这场历时近一年的政治运动,对当时中共执政地位的巩固、社会风气的转移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造、“反右”运动等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目前对“三反”运动的研究主要是从运动对惩治贪污腐败、树立党政机关的新气象以及对不法奸商的打击等方面来进行论述,而对运动的发动方式、斗争手段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的影响等缺乏分析。本文主要利用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在勾勒上海“三反”大脉络的同时,着重揭示了运动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现象,以此展现这场运动丰富且复杂的面向,并尝试在廓清史实的基础上思考它的利弊与根源。除绪论外,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考察了“三反”运动的由来,对上海“三反”之前的“三害”,运动中的组织、运动初期的坦白检举情况做了描述。第二部分,以追查大贪污犯的“打虎”斗争为重点,着重考察了上海“三反”运动中的出现的“打虎”预算升级、逼供信、自杀、经济停滞等现象。第三部分主要考察了运动尾声中追赃、定案、干部变动等现象。余论部分则尝试分析了上海“三反”运动中各种“乱象”的根源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后果。
其他文献
期刊
在现代汉语中,词义包括词汇义、语法义以及色彩义。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比较青海话和普通话的词汇,解析青海方言词汇的词义特点。
霍尔顿是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生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 ,面对周围污秽不堪的现实 ,霍尔顿感到厌恶、苦闷、失望。他反叛现代社会的一切
在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由于供养比率低、养老金水平高、养老金保值增值能力弱以及养老金可持续性差等原因导致黑龙江省养老金支付困难的问题越来越严峻
在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内容安排、学分、教学方式等方面 ,内地与香港的高校相比 ,有很大差异。各取所长 ,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 ,是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学科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本文借助于价值理论对学科价值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
重大事故不仅对当事人造成伤害,对其家庭、国家及社会都要蒙受相当大的损失。故选用合理、有效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对事故致因进行调查分析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笔